要做神仙之旅,非蓬萊莫屬。
素有仙境之稱的蓬萊,傳說中是仙人居住的地方,廣為流傳的“八仙過海”的傳說便源於此。蓬萊歷史上曾是秦、漢等數代帝王巡游的地方,而且因有海市蜃樓之勝,給世人惟妙惟肖地描繪出一個令人向往的神仙世界,更為她平添了幾分神秘色彩,遂被歷代文人墨客視為“人間仙境”。

蓬萊仙閣

漢武望仙樓

八仙過海塑像
蓬萊本名登州,漢武帝因尋覓三座傳說中的仙山不成,便將此地命名蓬萊,以解心頭掛念。不過後人為了紀念還特意修了一座“漢武望仙樓”。當我還遐想著神仙雲裡霧裡的生活是什麼樣子的時候,蓬萊就活生生地展現在我面前。
美麗的蓬萊海灘,上千只海鷗或悠閒自得地在海邊嬉戲玩耍,或在藍天白雲碧海之間自由飛翔,它們好像也知道這裡是人間仙境一般。蓬萊閣景區以丹崖山為中心、蓬萊水城和田橫山為兩翼,融自然風光與人文景觀於一體。我們先游覽了戚繼光紀念館。抗倭名將民族英雄戚繼光是蓬萊人民的驕傲,“封侯非我意,但願海波平”,他戎馬一生,間關百戰,以其偉績昭著史冊。在丹崖山居然還看到愛國名將馮玉祥“碧海丹心”題詞,站在這裡,更使人發思千古之幽情,我仿佛看到戚繼光在此立馬橫刀,铠甲鮮明,抗擊倭寇,威鎮海疆!
蓬萊的魅力不僅在於它有著美麗動人的神話傳說,更在於它厚重的歷史文化積澱和蒼茫豪放的山海風光。北宋嘉佑六年(公元1061年),登州郡守朱處約將唐代漁民所建的龍王廟移至丹崖山西側,在原址始建蓬萊閣,“為州人游覽之所”,並著《蓬萊閣記》。元豐八年(公元1085年),一代文豪蘇東坡官居登州太守,雖只有匆匆5日之緣,但他對蓬萊卻十分牽念,揮毫走筆,瀚墨流芳,那首脍炙人口的《海市》“蕩搖浮世生萬象,豈有貝阕藏珠宮”更是千古絕唱。
蓬萊閣是蓬萊最明亮的“眼睛”。與黃鶴樓、岳陽樓、滕王閣相比,華夏古代四大名樓之一的蓬萊閣獨與大海為伴,兼山海之勝。為了方便觀海,蓬萊閣下回廊九折,都是臨北而建。在丹崖山上望海,一山望兩潮,黃海和渤海的分界線清晰可見,泾渭分明。原來蓬萊也是中國渤海和黃海交界點,其兩海交叉點就在蓬萊閣的田橫山。
此時此刻我的心一片空明,老是想起海子的詩:“面朝大海,春暖花開”。大家登上“日出扶桑”和“萬裡澄波”的觀瀾亭,憑欄遠眺,碧海中漁舟點點,八仙過海口的亭台樓閣,海濱公園的花團錦簇,盡收眼底,充滿了詩情畫意。我們忘記了旅途的疲勞,盡情地觀賞每一處仙境,細心品味一下這裡的仙界神韻,好像有一種飄飄欲仙的感覺。
在蓬萊閣一樓面朝大海的碑刻牆上有3個碑刻,中間的一個“海不揚波”的石刻有個用水泥堵的窟窿,這是中日甲午戰爭期間,日艦炮擊蓬萊,彈中“海不揚波”刻石,“不”字受損,傷痕至今可見,真的很難想象100多年前在這裡曾有過激烈的戰斗。我們神游於此,也是一場愛國主義教育。的確,前世不忘後世之師,感念著過去的一頁,愈發覺得生活之美好,和平之珍貴。
我們沒有那樣好的運氣能看到真實的海市蜃樓,不過為了了卻心願,我們花了3元錢,看了海市錄像。“海市蜃樓皆幻影,身到蓬萊即是仙”,離開蓬萊閣,我們快樂賽神仙,感覺逍遙自在,雙腿綿軟,飄飄欲仙,猶如騰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