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於七八月份出現的強降雨天氣,河北境內萬裡長城大鏡門段出現36米坍塌、山海關城牆出現漏雨險情、烏龍溝段敵樓坍塌。同時,世界文化遺產清西陵等單位也受到不同程度損壞。
大鏡門是萬裡長城四大關口之一,位於張家口市區北端,8月上旬發生長36米、總面積792平方米的嚴重坍塌。記者看到,坍塌牆體附近的長城牆體也出現險情,產生不少寬度約5厘米的縱向裂縫,局部地段出現懸空,不時有土塊和石塊夾雜著的城牆磚從10多米高的城牆上滾落下來。
位於涞源縣的烏龍溝長城修建於明萬歷元年。涞源縣文保所副所長安志敏說,7月下旬的強降雨致烏龍溝長城多處出現坍塌,其中大水口段烏字4號烽火台南側倒塌,烏字5號敵樓遺址一側坍塌。同時,長城大灣梁段倒塌100多米,並發生很大程度的下沉現象,有再次倒塌的可能。
記者實地采訪發現,河北境內部分長城坍塌的原因主要有三:一是進入汛期以來,保定、張家口出現強降雨天氣,牆體不堪沖刷,最終導致坍塌;二是部分段長城基部的磚石鹼酥嚴重,大境門長城自1485年包磚後,一直堅持到現在,在此次坍塌處東面一段長城1995年曾發生坍塌。三是人為和自然原因的疊加,大灣梁段長城由於當地多年來礦山私采濫挖導致這段長城千瘡百孔,加上此次強降雨,出現嚴重坍塌和下沉現象。
除長城外,河北的其它文物也在洪澇災害中受損。據河北省文物局不完全統計,受汛期暴雨影響,涞水縣、涿州市、行唐縣等十多處古代建築受災較為嚴重,出現局部坍塌漏雨情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