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11月7日電 記者吳永生、通訊員李松報道:昨天一早,余東鳳城的石板街迎來了20多名供電施工人員,平時寂靜的老街仿佛一夜之間從沉睡中醒來。人們盼望已久的“石板街”歷史文化街區保護整治工程,隨著電力線路遷移工程的啟動拉開序幕。
余東鎮石板街,是蘇北地區迄今保存最為完整的一片民居,老街南北1000多米,有2300多塊石條鋪成,房屋多為木質結構。2008年10月,余東鎮被國家文物總局和國家住房與建設部任命為“國家級中國歷史文化名鎮”,有著悠久歷史的“石板街”歷經千年的風雨滄桑,沿街的古建築早變得斑駁陸離,搖搖欲墜,搶救文物與古建築已迫在眉睫。2010年,江蘇省政府正式批准了余東古鎮文物保護與歷史修復計劃。
今年10月,作為“石板街歷史文化街區保護整治工程”中的第一項工程“南城門”修復工程招標結束,而位於城門位置的沿街電力線路遷移也首當其沖。“原電力線路全部跨越房屋,新立的6基電桿有5基是在狹小的弄堂裡,而且周圍沒有通道,給施工帶來很大的難度。”余東供電所所長蔡衛星告訴記者,為保證原有建築不受損傷,確保工程計劃如期推進,他們多次組織人員前往現場勘測,設計提供線路改造方案。
“這些房頂根本不能站人,山牆連梯子都靠不起。”施工隊長顧華說,“為了不讓這些老建築遭到損壞,我們專門在房頂設計了保護網,這樣,在拆除老線路時,就不會傷到一片瓦。另外,我們還為施工人員每人配備了一塊木板,在作業時當跳板。”由於建築物老化嚴重,還有石板街承重能力比較差,施工機械也不能進入,在運送電桿時,他們只好采取半機械化方式,先把電桿拉到老街外圍,再用人工把電桿送到規定位置。一根電桿3.5噸,20多人就像螞蟻撼樹,每前移一步都要付出巨大的努力。記者在現場看到,雖然已是深秋季節,但施工人員的臉上全是汗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