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三古建築 >> 古代建築的特點 >> 古建築紀錄 >> 赤峰建設草原文化旅游目的地的思路

赤峰建設草原文化旅游目的地的思路

日期:2016/12/13 22:43:00      編輯:古建築紀錄
  目前赤峰旅游流主要集中在克旗一線,其他地區由於旅游資源及基礎設施原因,未成為主要旅游目的地,應著力打造能容納更多游客的區域性中心城鎮。

  □周永振 來源:中國旅游報·第一旅游網

  現狀分析

  赤峰市旅游資源豐富,擁有優良級旅游資源51個,與呼倫貝爾一同位列內蒙古自治區各盟市第一檔,被譽為“內蒙古縮影”和“自治區名片”。經過多年發展,赤峰市旅游接待人數從2002年的280萬人次增長到2012年的720萬人次,旅游收入從2002年的4.42億元增長到2012年的110億元,占全市國內生產總值的比重達到7%,旅游業已經成為赤峰市國民經濟增長最快的產業和新興的支柱產業,赤峰市已經成為京津冀遼地區重要的旅游目的地。

  赤峰市旅游業雖然取得了一定程度的發展,但發展水平處於全區中游,旅游發展中存在的問題主要表現在:

  1.旅游季節性特征明顯。每年夏季100天左右的時段為旅游旺季,旺季的旅游者數量占到全年到訪游客數量的70%,黃金時段是7月份,接待量占全年20%左右。旅游旺季需求激增,旅游產品價格過高,致使近年來出現了大量的“燒餅團”,即自駕游旅游者自帶吃、住,自行解決吃、住問題,除了門票不發生任何消費的行為,從一定程度上影響了赤峰市旅游經濟的質量。

  2.旅游資源開發水平有待提高。目前的赤峰市旅游經濟可以稱為“三個單一”——單一觀光、單一景區、單一門票,人文景觀吸引力有限,沒有彰顯其所應具有的魅力。

  3.旅游產品附加值低,旅游商品單一。從赤峰市旅游資源狀況看,可開發出觀光、休閒、商貿、會議等多功能旅游產品,現有的旅游景點中三個層面基本齊全,即基本層面(陳列欣賞型),提高層面(表演欣賞型)和發展層面(主題參與型)。但從現開發程度上看,基本層面景點相對較多,以自然風光和人文景觀的陳列觀光為主,提高和發展層面相對較少,這樣不利於資源充分利用和游客停留時間延長。

  赤峰市還未形成具有拉動力的旅游商品發展體系。旅游商品開發企業規模不大、粗放經營,旅游商品品種單一、缺乏高附加值等。

  4.縣域旅游業發展不平衡。由於旅游資源賦存狀況差異、旅游起步早晚等原因,赤峰市各旗縣區旅游業發展差異較大,克什克騰旗和喀喇沁旗集中了赤峰市大部分3A級以上景區。目前克什克騰旗旅游業發展相對較好,2012年克什克騰旗旅游接待人數為280萬人次,占全市旅游人數的39%,實現旅游收入12.5億,占當地GDP的10%,為赤峰市所屬各旗縣區最高,除克什克騰旗外其余旗縣旅游發展相對滯後,有待於進一步提升。

  發展思路

  2013年初,內蒙古自治區“8337”工程提出要把內蒙古“建成體現草原文化、獨具北疆特色的旅游觀光休閒度假基地”的發展定位,赤峰市“435422”工作部署也提出要把赤峰市建設成為“草原文化旅游基地”。應抓住這個有利契機,進一步貫徹落實兩個發展定位,將赤峰市旅游業的發展思路進行梳理,以打造中國北方草原文化旅游目的地為目標,把握新機遇,轉變發展方式,推動赤峰市旅游經濟又好又快發展。

  1.提升服務。規范旅游市場秩序,提高服務效率,不斷提高游客滿意度。加快完善全市旅游公共服務體系建設,利用好各種公共服務設施,為廣大游客和市民提供快捷、方便的旅游公共服務。提高從業人員素質,加強行業隊伍建設,創新旅游管理手段。規范旅游企業和導游等從業人員的行為,強化旅游從業人員的服務技能培訓,實行持證上崗制度,全面提升赤峰市旅游飯店、旅行社、景區及導游的服務質量,建立旅游投訴通報制度,定期發布全市旅游企業游客滿意度的排名。

  2.創新產品。優化旅游空間結構,實現全市旅游均衡發展。目前赤峰旅游流主要集中在克旗一線,其他地區由於旅游資源及基礎設施原因,未成為主要旅游目的地,應著力打造能容納更多游客的區域性中心城鎮。加快旅游基礎設施建設,挖掘現有旅游資源,打造精品旅游,沿主要交通線大力打造赤峰市南、中、北三個精品旅游帶,新建一批精品旅游景區,如喀喇沁旗赤茅百裡文化產業帶、阿魯科爾沁蒙古汗廷文化旅游產業園區等,從而改變目前赤峰市旅游空間相對集中於克旗一點的現狀,實現赤峰市旅游的均衡發展。

  旅游資源差異化開發戰略。赤峰市擁有豐富的旅游資源,不同的旅游資源有其自己的適用適宜觀光時間,即便不做觀念轉變,只要將常規視角下的各種旅游資源逐一做有深度的開發,便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緩解旅游峰值、延長旺季、提升淡季的旅游人氣,有效地整合相關旅游資源能夠在一定程度上解決旅游季節性問題。

  推動文化與旅游的融合。現代區域旅游業的產業規模和效益較大程度上依賴於完善的產品功能結構。赤峰市不僅是個新興的旅游城市,同時也是文化大市,赤峰市以歷史文化為主的人文資源開發有待提高,要促使自然資源與人文資源有機結合起來,進行綜合開發。赤峰的四大文化高峰:紅山文化、青銅文化、契丹遼文化、蒙元文化,都是具有獨特性和代表性的人文資源,旅游開發大有潛力。在文化旅游開發中,按照“突出特色、創新形式、打造精品、培育品牌”的原則進行培養,要突出“中華龍的故鄉”這一亮點,主打龍文化品牌。同時要整體打造遼文化旅游品牌,物質文化與非物質文化同步推進,實現旅游與文化產業的互動發展,在旅游發展中處理好開發與保護的關系。

  完善航空網絡布局。赤峰旅游就全國而言,只是區域性旅游城市,旅游客源地結構需要大力優化,應大力發展北京以外的珠三角和長三角兩大高質量的客源市場,改變赤峰當前旅游單純的觀光階段形態。同時,赤峰具有一定的國際性吸引力,但目前國際旅游剛剛起步,對中國傳統海外客源市場缺乏招徕能力。完善航空網絡布局,有利於拓展國內外旅游客源市場。要大力拓展珠三江、長三角地區國內航線,這類航線的開通,能夠在一定程度上緩解這些地區游客赴赤峰旅游的交通壓力,近期還應大力推進增加赤峰至北京航班密度、適時開設赤峰——香港定期航班,提高赤峰旅游的可進入性。

  3.更新觀念。重視對旅游資源的保護性開發。赤峰以草原旅游為主的旅游發展,應注重發展草原生態旅游,以對環境負責任的方式進行旅行和參觀,目的是享受自然和欣賞自然,有利於生態保護。對旅游資源的開發和利用應注重其可持續性,尤其是對主要旅游集散地、旅游目的地,要堅持保護性開發的原則,完善其環保和管理制度。

  加強旅游商品開發工作。赤峰市旅游商品的開發應堅持政府引導,市場運作,加大政府引導性投入和政策扶持力度,建立系統的旅游商品研發、生產和銷售體系;堅持因地制宜,突出特色,充分挖掘赤峰人文資源、自然資源,打造有價值、有開發潛力的標志性產品;堅持系列開發,注重創新,廣泛征集並研發高、中、低檔次產品,滿足不同層次游客需求。

  4.運用新技術。運用現代信息技術改造旅游業營銷方式,注重新技術、新媒體的作用。在線旅游產業正在改變旅游的營銷方式,使其從電視台、報紙雜志等傳統媒體陣地,逐步轉向以在線旅游搜索、微博等為代表的新媒體平台,包括微博、專業旅游網站為主的互聯網營銷已經成功推動了在線旅游產業的快速發展,給旅游企業提供了高效的直銷、分銷渠道。新媒體營銷是大勢所趨,赤峰應將其作為推廣旅游的重要方式。

  (作者單位:赤峰學院旅游與文化產業研究所)

  1. 上一頁:
  2.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