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三古建築 >> 古代建築資料 >> 古代建築 >> 副城建設,古鎮新躁動

副城建設,古鎮新躁動

日期:2016/12/16 18:15:27      編輯:古代建築
    踩72條古街巷,頂一個黃橋燒餅,黃橋人慣於追憶歷史。
    現實卻有些尴尬。這座歷史文化名鎮和泰興東部十多個鄉鎮一道,至今還負著一個“經濟欠發達的老區”的稱謂。
    建設現代小城市,打造泰興副中心,在一項新的城鄉統籌發展計劃下,開發和復興成為這座古鎮的新躁動。
放大的新城
    “5至10年內,這裡的城市人口將達到18萬,建成區面積達到18平方公裡。”泰興市委常委、黃橋鎮黨委書記孫宏建向前來考察的投資者如是描述。
    鎮長焦國慶的辦公室裡掛著許多工程圖,每一幅都是將要興建的項目。鎮政府不遠處,就是一個火熱的工地。致富路北延、城黃路東延、通站路西延……隨著一系列路橋建設,鎮區范圍向四面延展。據介紹,今年該鎮規劃建設的重點工程共有“九路六橋”,總投資超過2億元。
    “火車站附近將建成占地500畝的市場群,日處理5萬噸生活污水的設施項目省發改委已經立項,一座四星級大酒店已完成選址。”盡管每天休息時間不足6個小時,焦國慶依然勁頭十足。
    “規劃當然要高起點。”焦國慶介紹,小城市建設概念性規劃將由南京規劃設計院完成,歷史文化保護及旅游規劃交浙江紹興規劃設計院,城市道路立面景觀規劃交上海同濟大學設計院,古巷道修復規劃交揚州城市規劃設計院,“就連鎮區的一些主要景點也邀請了國內知名專家學者參與規劃設計。”
    目前,多數規劃已進入評審報批階段,“接著要做的就是保證各項工程進度,盡快把這些圖表變成現實。”
沸騰的鄉村
    小城市建設牽動的顯然不僅是黃橋鎮區市民的神經。
    這段時間,焦國慶不停接到鄰近的溪橋、劉陳等鄉鎮居民打來的電話,他們在黃橋鎮區入口處看到了有關規劃公示,急於想知道一批新建的道路何時能延伸到自家門口。按照小城市建設的概念規劃,包括基礎設施在內的系列工程不僅局限在黃橋鎮域范圍。
    黃橋小城市建設成為韓莊村村民談得最多的話題。按照發展規劃,該村全部土地被納入新城區建設范圍。60多戶農民將在今年8月底前完成拆遷。“拆遷難度不會太大,多數村民求之不得。”該村一名負責人說。
    村民王建玉在拆遷安置房效果圖前盤算,孩子到鎮裡的學校上學近了,今後可以免去為照顧孩子租房的費用。“搞小城市建設,賺錢的機會也多了。”村民侯東貴說,幾年前他在村裡修了個碼頭裝卸建材,突如其來的大量工程讓他的荷包鼓了不少。
    “土地征用了不怕,鎮干部說了,咱們全進社保。”一些上了年紀的村民湊在一起念叨,這麼多的企業來了,還擔心沒活兒干?“後半輩子過城裡人的生活,前世修來的福分!”
行進的憧憬
    數不清的建設項目背後是龐大的資金需求。
    今年3月,泰興市委通過加快黃橋小城市建設的意見,出台10項扶持政策,內容包括土地淨出讓金、城市建設維護稅、新增營業稅返還,優先安排小城市用地指標,路網(公共交通)建設傾斜,服務業發展引導基金切塊扶持,設立旅游開發專項基金等。
    “基礎設施建設還要依靠滾動開發。”焦國慶介紹,鎮區新建的東岳路耗資1500萬元,帶動周邊地塊升值達1億多元。
    焦國慶同時坦陳,小城市建設在融資問題上需要做大量協調工作。目前,該鎮在行政上仍屬鄉鎮序列,當地一些金融機構缺乏審批權。
    “小城市建設和副中心打造,都離不開產業支撐。”孫宏建表示,應對當前的局面,“集中資源”比“下放權力”更加重要。
    根據該市“一區四園”產業規劃,黃橋工業園區3年內將投入10億元完善基礎設施,建設機電、樂器、農副產品深加工、紡織等10個“園中園”,引進100個千萬元以上項目,實現經濟總量超百億的目標。此外,聲名在外的“古”、“紅”旅游資源,經過精心包裝,也有望使該鎮服務業在地區生產總值中的占比大幅提高。
  1. 上一頁:
  2.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