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水山頭南郭寺
日期:2016/12/14 17:34:43   編輯:古建築紀錄 南郭寺,位於天水市城南2公裡山坳,占地5.7公頃。這裡樹木蔥茏,古柏參天,風景優美,鳥語花香,為天水的八景之一,譽名"南山古柏”。建寺已有一千多年的歷史,為歷代詩人墨客覽勝之地。中國唐代大詩人杜甫於公元759年流寓秦州(今天水),寫下一百余首贊美詩,其中"山頭南郭寺,水號北流泉。老樹空庭得,清渠一邑傳。秋花危石底,晚景臥鐘邊。俯仰悲身世,溪風為飒然"的一首傳神入化,故此,古往今來,更加引起人們對它的游興和向往。
南郭寺廟殿隋唐時已初具規模,宋代時稱"妙勝院"。清乾隆十五年敕賜為"護國禅林院",幾經變遷修葺。寺內現存三段前蜀乾德三年(921年)的佛頂尊勝陀羅尼經幢,宋熙寧六年(1073年)僧惠寶有秦州南山妙勝院新修磚塔第二級石碣記,和清代的三通石碑,詳細記載了南郭寺各代修茸情況。現存建築是經清代順治、乾隆、光緒幾代修茸和增建的。乾隆六十年(1795年)建關聖殿。光緒三十年(1904年)又重修和新建了其它廟宇。為紀念大詩人杜甫,同年將"東禅林院"改為杜少陵祠。其余三座牌樓式大門、天王殿、大雄寶殿、東西配殿、八角亭等都是市人民政府撥款,市建委新修或翻修。南郭寺西牌坊門前有兩株千年古槐,圍達七米多,虬枝攬雲,茂葉蔽日。院內磚砌勾欄圍護二株生長達2300年至2500年南北欹側的千年古柏,其中:南向一枝黛色霜皮,干枯如紫,直插雲霄,但頂端仍是青春煥發,枝葉茂盛,西北向一枝已枯,北向一枝巧架於槐樹枝杈上,更神奇的是,她的已劈開的枯干中寄生著一株胸圍108公分的黑蛋樹(樸樹),和老樹"相依為命",據考全國只此一樹,觀者無不稱奇。這就是杜甫筆下的"老樹"。
全寺以三座山門組成東、中、西三院,構造奇特,佛像多尊,雕塑栩栩如生,中山門內有前後院,前院東、西看樓,後為鐘鼓樓,東西為禅林院。現西仍為"禅林院",東為"杜少陵祠",祠內有杜甫及侍童塑像三尊。後院為三間兩進寬闊宏大的天王殿,原額懸摹北宋大書畫家米芾書"第一山"
巨匾懸掛,氣勢磅礴。東山門為三間懸山頂牌坊,院內有關聖殿,東院觀音殿前新修八角亭,內有北流泉,清澈見底,水味甘美,終年不竭。寺前寺後廣植大片綠林,將南郭寺緊緊環抱,登山遠眺,全市景觀盡收眼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