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三古建築 >> 古代建築的特點 >> 古建築紀錄 >> 河南龍門石窟 洛水河畔的燦爛與落寞

河南龍門石窟 洛水河畔的燦爛與落寞

日期:2016/12/14 17:21:08      編輯:古建築紀錄

龍門石窟

   初到洛陽,發現城中心有一座很華麗的塔,打聽得知那是一座新修的仿古建築,塔下便是武則天皇宮遺址。而沿著寶塔的一側,望去數百米,都是高高的圍牆,裡面正在復建武周皇城,得以讓千年前大唐盛世的情形重現人們的眼前。

    其實,今天的洛陽城依舊繁華,但是無論再如何復建,千年前無與倫比的大唐盛世卻再也回不來。洛陽,這座昔日的輝煌都城,就如同城郊洛水河畔的龍門石窟,游人熙熙攘攘,好不熱鬧,但飽含滄桑的石刻,卻向人們訴說著昔日的燦爛與今日大勢遠去的落寞。

                                     龍門石窟
    北魏王朝統一北方後,為控制中原,從大同遷都洛陽。與雲岡石窟不同,龍門石窟傍水而建,有了水,便更多了一份靈秀。從佛的造像也能看出,已然沒有了雲岡石窟時期的那般粗狂與豪放,佛的面容與體型變得清秀溫和。因為唐朝以胖為美,因此臉部更加飽滿圓潤。石窟最為著名的盧捨那大佛,以武則天的面容為原型,規模宏大,氣勢磅礴。雖然佛像今日已殘破不堪,但仰望大佛,依然能感受到佛國世界的雍容與祥和。

                                            龍門石窟
    站在河的對岸眺望西山石窟,如蜂窩般數不清的佛窟環繞在盧捨那大佛周圍,佛的世界,總是這麼眾星捧月般璀璨。在東山石窟,佛窟更為殘破了,能辨清面容的佛像屈指可數,即使這樣,這些正在消失和已經消失的佛像依然用鐵欄桿保護了起來。

    從唐武宗時期的“滅佛運動”,到民國時期的戰亂,龍門石窟歷經了千年的磨難。而如今,雖然洛陽城昔日的輝煌已不再,但這些殘破的石窟,正用自己的落寞,向人們訴說著昔日的燦爛風光。

  1. 上一頁:
  2.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