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三古建築 >> 古代建築的特點 >> 古建築紀錄 >> 山西晉祠

山西晉祠

日期:2016/12/14 17:23:39      編輯:古建築紀錄

    “不到晉祠,枉到太原。”三晉之勝,以晉陽為最,而晉陽之勝,全在晉祠。

    置身於晉祠中,一種心靜如水的感覺,一切的煩擾似乎那麼的微不足道。 

晉祠一角掠影

    晉祠一角掠影

    山西省太原市西南郊二十五公裡處的懸甕山麓,晉水源頭,有一片古建園林,統名“晉祠”。這裡,山環水繞,古木參天,在如畫的美景中,歷代勞動人民建築了近百座殿、堂、樓、閣、亭、台、橋、榭。在蒼郁的樹木掩映之下,清澈見底的泉水蜿蜓穿流於祠廟殿宇之同,歷史文物與自然風景荟萃一起,使游人目不暇接,留連忘返。 

晉祠聖母殿

    晉祠聖母殿

聖母殿前的蒼松勁柏

    聖母殿前的蒼松勁柏

    走進晉祠,第一個感覺就是古老和蒼勁。外面公園裡滿目的鮮花是現代的燦爛,而晉祠裡的蒼松勁柏就是古代的滄桑。伫立古樹之下,心都能沉靜下來。聖母殿前的周柏不知是何年植(據說已有3200多年的歷史了),已經傾側,僵臥於殿前,卻僵而不死,老而彌堅。

推薦閱讀:

天安門屋脊內藏著有鎮樓辟邪之寶

河北承德市著手修復300多年穹覽寺

蘭州開展文物古建安全大檢查

蘇州:虎丘塔24年來首次全面體檢


    聖母殿始建於北宋天聖年間,是現在晉祠內最古老的建築。聖母殿高19米,內部采用減柱法,擴大了空間,是中國規模較大的一座宋代建築。各個塑像神態自然,神情各異,塑工高超,是中國宋代彩塑中的精品。在聖母殿的南面,有一座北齊天保年間創建的難老泉亭,晉水主要的源頭難老泉水從亭下石洞中汩汩流出,常年不息。泉水晶瑩透明,常生萍四季一色,常年水溫保持在17℃,更有唐代著名大詩人李白寫下了“晉河流水如碧玉,微波龍鱗莎草綠”的佳句。祠區北側的唐叔虞祠,建築分前後兩院,前院四周有走廊,後院東西各有配殿三間,正北為唐叔虞殿,寬五間,進深四間,中間神龛內設有唐叔虞的塑像,其兩側是從別處移來的12尊塑像,她們手持笛、琵琶、三弦等不同樂器,是研究中國樂器和音樂史不可多得的珍貴資料。

    晉祠三絕

    晉祠被稱為三晉勝景,歷代帝王將相、文人雅士為晉祠留下了碑碣多達300余篇。著名的《晉祠之銘並序》碑矗立在“貞觀寶翰”亭中,是唐太宗李世民於貞觀二十年(公元646年)撰文並書寫的。祠內的“齊年柏”(相傳為西周時所植),老枝縱橫,雖已歷數千年之風雨,但仍生機勃勃、郁郁蔥蔥,與長流不息的“難老泉”和精美的“宋塑侍女”像被譽為“晉祠三絕”。

    周柏唐槐 

周柏唐槐

    周柏唐槐


    周柏是北周時代種植的柏樹,唐槐是唐代時種植的槐樹,至今都還茂盛蔥郁。

推薦閱讀:

天安門屋脊內藏著有鎮樓辟邪之寶

河北承德市著手修復300多年穹覽寺

蘭州開展文物古建安全大檢查

蘇州:虎丘塔24年來首次全面體檢

  1. 上一頁:
  2.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