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是全國保留遼金時代古建築最多的城市
日期:2016/12/15 1:31:23   編輯:中國古代建築全國山遼金時代以前木結構古建築共有160座,而山西就有120座,占72.6%。著名古建大家柴澤俊首次對媒體公開這些重要數據,“其中,晉東南古上黨地區,已知宋遼金以前的古建築80座,占到全國半數。長治,古屬上黨,一直是郡、府、州治所在地,歷史悠久,文化底蘊深厚。境內保留了大量的早期木結構建築和附屬文物,它們在建築史、考古史、美術史和宗教史上都有極高的研究價值。
山西地上琉璃瓦古建能保留這麼多由多個條件促成。他以晉東南地區為例,該地區保存下來的文物,尤其是地面上的古建築,占到全國半數,首先是由於地形特殊造成交通不便,其次氣候干燥,利於木結構留存,而且晉東南地區正是抗日戰爭、解放戰爭時期的兩個重要革命根據地———太行、太岳。長治市162座木結構古建築中,有確切紀年的43座,時間從925年至1350年,歷四朝,跨越400多年,是我國早期木結構古建築的珍寶。全縣70余處古建築及文物保護單位受災,損失達1800多萬元。災情發生後,歙縣文物部門一方面積極組織人員查災、核災、報災,另一方面,制定維修方案,爭取資金,聘請有資質的單位進場維修。
在“大院”別墅群中,一座正在改造裝修的5層別墅十分引人注目。別墅內部還沒有開始裝修,一位正在休息的工人告訴記者,他們是專門修築廟宇和亭子的工程隊,去年8月從萬榮來到太原,做外裝修的古建工作。別墅是仿照明清建築的風格設計的。有人說這家人真有錢,幾百萬元買套別墅,改造一下又要花幾百萬元;有人說裝修挺別致、挺好的;還有人說小區裡蓋起一座“廟”,感覺有點害怕。
西鄰黃山市區,西南與休寧縣相連,北接績溪縣,東及東南與浙江省毗鄰。是國家歷史文化名城。這裡歷史悠久,文風昌盛。秦始置縣,古稱新安,自隋唐以來,一直為州治、府治所在地,史稱“徽州府”,是古徽州政治、經濟、文化中心,素有“東南鄒魯”、“文化之邦”的美譽,是中國三大地域文化之一——徽文化的主要發祥地和集中展示地,也是著名的“中國徽墨之都”和“中國歙硯之鄉”,更是在明清兩代曾輝煌近四百年的徽商故裡。
國保單位鄭氏宗祠由於四周房屋改建、道路建設等抬高地勢、排水不暢造成祠內倒灌進水,後牆三線因暴雨沖刷坍塌20余米。災情發生後,縣文物部門立即組織施工人員加緊搶修。還有100余米出現膨脹和裂痕。縣古城辦、文物局及時聘請專家進行現場勘察,並委托市設計部門抓緊編制搶修方案進行搶修。中國歷史文化名鎮名村,是由建設部和國家文物局從2003年起共同組織評選的,保存文物特別豐富,且具有重大歷史價值或紀念意義的。
許村鎮位於歙縣西北部,為第四批中國歷史文化名鎮,曾是古徽州通往安慶、池州的必經之地。現有保存較完好的元明清時期琉璃瓦古建築200余處。包括了高陽廊橋、大觀亭、薇省坊、大邦伯祠等十五處元明清古建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