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三古建築 >> 古代建築的特點 >> 古建築紀錄 >> 央視《鄉約》欄目走進星子

央視《鄉約》欄目走進星子

日期:2016/12/13 20:14:29      編輯:古建築紀錄

  近期,中央電視台第七頻道《鄉約》欄目走進江西省星子縣,在美麗的廬山溫泉旅游度假區進行戶外訪談節目錄制。受著名主持人肖東坡的邀請,星子縣委書記劉超作為主訪嘉賓,全方位地介紹了星子的自然風光、人文歷史、風土人情及發展巨變。

山水神韻,星子縣獨擁廬山和鄱陽湖兩大世界級品牌資源

  劉超首先介紹了星子縣的人文歷史、自然風光和資源優勢。星子轄12個鄉(鎮、場、處),總面積894平方公裡,人口26萬,雖是小縣,但優勢獨特。一是歷史厚重。星子設縣已有一千余年,從北宋到清朝,先後改設南康軍、南康路、南康府,治所均在現星子縣城南康鎮。千百年來,程朱理學、佛教禅宗、道教陸派等三教齊聚,名家荟萃。在古代和近代所有的2500篇詠廬山詩文中有1800余篇描寫星子,1300幀廬山摩崖石刻中有700幀留存星子。尤其《桃花源記》、《歸去來兮辭》、《望廬山瀑布》、《愛蓮說》、《題西林壁》等誕生在星子的文學名篇,被選入中小學教科書,一縣五篇,在全省乃至全國獨樹一幟。二是風景秀麗。星子背靠廬山,面向鄱陽湖,集名山、名湖、名瀑、名泉、名人、名鎮、名寺、名觀於一體,旅游資源的多樣性和巨大的不同點,在九江乃至全省都具有唯一性和不可替代性。三百平方公裡廬山風景區,星子獨享其半。鄱湖風光在星子獨成一景,有一百裡湖岸線,三百平方公裡水域,五萬畝沙灘沙山,八萬畝鄱陽湖草洲。三是資源豐富。非金屬礦產、水和生態資源得天獨厚,花崗石、青石、高嶺土等非金屬礦產資源十分豐富,星子青石硯被宋徽宗賜名“金星宋硯”,入選國家首批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名錄。

  發展迅速,星子縣財政總收入三年連續邁上三個台階

  近些年來,星子縣經濟社會發展很快,人民生活水平提高很快。個中原因,星子縣委書記劉超詳細地做出了解答。

  堅持與時俱進,發展思路日益完善。2009年,按照九江市委“兩區互動、強工興城 ”發展戰略,星子縣提出了“強攻工業、伸長短腿、三區(城區、園區、景區)互動、奮起趕超”的總體思路。2011年縣級換屆後,新一屆縣委班子堅持工作的連續性、穩定性和開拓性,廣泛調查研究,充分聽取意見,在縣第十二次黨代會上,確定了“以科學發展觀為統領,以加強黨的建設為保證,以增進人民福祉為根本,大力實施旅游強縣、強工興城戰略,策應大鄱湖,融入大九江,對接大廬山,建設中國旅游強縣”的發展思路。三年來,全縣上下按照思路抓發展,圍繞目標抓推進,實現了經濟社會又好又快發展。2011年全縣生產總值完成43.7億元,是2008年的2.4倍;財政總收入完成5.02億元,三年連跨3億、4億、5億三個台階,是08年的2.51倍;固定資產投資36.9億元,是08年的1.6倍。今年1-8月,全縣完成財政收入5.0856億元,同比增長49.4%;完成固定資產投資30.385億元,同比增長29.3%。

  堅持項目帶動,發展後勁持續增強。始終把項目建設作為經濟工作的核心來抓,堅持實施項目帶動戰略,以項目建設來擴大固投,以大投資促進大發展。一是搶抓機遇爭項目。緊盯國家、省市政策,特別是策應鄱陽湖生態經濟區建設,積極爭資爭項,三年共向上爭取各類項目105個、資金1.62億元。二是對外招商引項目。嚴格落實招商引資目標管理,健全考核機制,大力解放思想抓招商,三年共引進項目165個,簽約資金223.5億元,實際進資52.3億元。三是落實責任推項目。堅持實行重大項目領導負責制和“六個一”工作機制,加大項目推進力度,三年建成投產或營運的項目78個,新增千萬納稅企業3家。

  堅持揚優成勢,旅游產業由大趨強。以建設中國旅游強縣為目標,狠抓旅游項目開發,全縣旅游產業持續走強,09、10連續兩年獲得全省旅游先進縣、連續三年獲得九江市旅游發展考評第一,今年3月19日,被國家旅游局正式批准為2012年全國旅游標准化試點縣。一是實施龍頭帶動,全力提升溫泉旅游。按照國家5A級景區標准,著力打造溫泉旅游龍頭品牌,溫泉旅游度假區完成了整體規劃修編,被省政府評為省級旅游度假區示范點。度假區內建成營業企業9家,其中按五星級標准建設的有4家、四星級3家。同時,新引進了投資20億元的東林古鎮、16億元的星期8小鎮等一批高檔溫泉配套項目,度假區功能日益完善。二是實施山湖聯動,大力發展文化旅游。星子旅游優勢在山,潛力在湖,核心在文化。按照“策應大鄱湖,對接大廬山”的總要求,突出“山湖旅游集散地、鄱湖旅游中心區”的定位,高起點重新編制星子環山沿湖旅游發展總體規劃。深入推進廬山山南旅游開發,完成了秀峰景區一期改造工程,啟動了歸宗景區、世外桃源景區等項目,東林大佛項目已完成大佛主體安裝、貼金、寶蓋合攏和中軸線工程。深度挖掘鄱陽湖歷史文化傳說,積極開發水上旅游及沿湖旅游項目,沙山跑馬場、鄱陽湖生態旅游區中心客運港等項目正在快速推進。三是實施營銷促動,著力提升星子知名度和美譽度。創新旅游市場營銷理念和營銷手段,采取“走出去”與“請進來”相結合,成功舉辦了第三屆、第四屆星子溫泉旅游節,參加了省市組織的各類旅游推介會,形成旅游宣傳整體合力。2011年旅游接待人次達到773.9萬,旅游綜合收入達到24.9億元,分別是08年的3.2倍和1.4倍。今年1-8月份,全縣共接待國內外游客589.75萬人次,同比增長59.3%。

  堅持強攻工業,發展短腿逐步伸長。工業是星子發展的短腿,也是星子發展的希望和後勁所在。為此,星子縣堅持把工業發展擺在重要位置,舉全縣之力,強勢主攻。一是夯實工業發展平台。對園區發展進行科學規劃,綜合工業園區規劃總面積達到1.1萬畝。三年共投入資金6.28億元,實施了園區水、電、路、管網等基礎設施建設,建成了4.2萬平方米的標准廠房,園區被列為省級生態園區示范點。同時,充分利用沙山未利用地的優勢,正在啟動沙山工業園區規劃建設,努力開拓新的工業發展平台。二是加快工業項目建設。三年共引進工業項目52個,其中億元以上項目15個,有投資12億元的中盛陶瓷、投資6.8億元的凌雲電纜、投資2.1億元的伍州線纜、投資2700萬美元的勤德洋傘等一批重大工業項目,中盛陶瓷、伍州線纜等項目還實現當年開工、當年建成投產。截至2011年,全縣入園企業達到84家,其中投產項目53家、在建項目22家。三是扶持工業企業發展。制定出台了一系列扶持企業發展的政策措施,加大企業跟蹤服務力度,全力幫助企業解決招工、融資等各種難題,全縣工業企業不斷發展壯大。2011年,思麥博公司、銀星公司主營業務收入分別達到15.7億元、19.9億元,是08年的27.7倍和1.7倍。全縣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主營業務收入、利稅分別達到18.3億元、71.9億元、8億元,比08年增長223%、288%、704%。

  堅持規劃引領,旅游城市建設又好又快。按照“融入大九江,對接大廬山”要求,城市建設著力在主動對接、積極融入上做文章,保持了興城勢頭。一是注重規劃興城。規劃是城市建設的靈魂。按照“做美中心、展開兩翼、依繞廬山、擁抱鄱湖”的構想,高標准啟動了星子縣旅游城鎮發展戰略規劃,著力打造白鹿集鎮至東林大佛的依山傍湖城市帶。近年來,共投入4000余萬元,完成了縣城總體規劃,及4個控制性詳規、67個修建性詳規、26個旅游規劃和9個集鎮規劃,縣城規劃覆蓋率達100%。二是注重項目興城。三年來,共投入城建資金62.5億元,實施城建項目208個。先後建成了鄱陽湖大道、長虹港東西大道、淵明東西路、神靈湖大橋等基礎設施工程;東籬公園、星湖公園、淵明廣場、紫陽廣場、親水廣場等公園廣場10余處。城區綠地覆蓋率達41.49%。三是注重管理興城。堅持以“創建”提升城市管理水平,在2010年成功創建市級衛生城的基礎上,2011年全面啟動“四城同創”,即:創建省級生態縣、省級衛生城、省級文明城、省級園林城,著力提升城市品位和形象。同時,強力開展農村“兩違” 整治,拆除“兩違”建房6810平方米,農民建房審批程序得到進一步規范。

  堅持民生為重,社會事業協調發展。一是在加快產業對接上富民。鼓勵農業與旅游業的對接發展,引導農民大力發展觀光農業、休閒農業,特別是以環山公路為重點,加快“農家樂”等莊園建設,把鄉村旅游業培育成農民增收的重要產業。同時,鼓勵農民到旅游和工業企業就業,做到務農、務工兩不誤。2011年,實現農民人均年純收入6484元,比08年增加2396元,年均增長16.6%。二是在改善生態環境上利民。把保護好生態環境作為最基本的民生工程來抓,對100多個村莊進行了新農村建設,新建中型垃圾焚燒爐4個、垃圾池412個。全縣測土配方施肥實現了全覆蓋,農業面源污染得到有效控制。農村環境面貌得到了極大的改善。啟動石材開采、鄉村環境等整治行動,全面整治石材行業亂開、亂采、亂加工現象。三是在完善基本保障上惠民。做到新增財力向民生傾斜,三年共建經濟適用房、廉租房、公租房等保障性住房1000余套,建成了縣中心幼兒園、人民醫院大樓等一批惠民項目,著力解決就業、醫療、住房保障等影響群眾切身利益的突出問題。扎實推進新農村建設,先後獲得全省新農村建設試點工作先進縣、全省農村清潔工程試點工作先進縣、全省強農惠農政策落實先進縣、全省“一大四小”工程建設城鎮綠化先進縣、全省最受網民歡迎的縣域民生工程等多項殊榮。四是在創新社會管理上安民。深入開展“國家級平安縣創建”活動,研究出台了《星子縣預防和處置群體性事件暫行辦法》,連續五年實現“命案必破”目標,2011年公眾安全感在全省排位第9,較2009年上升31位,群眾幸福指數進一步提高。

  展望未來,堅定不移地建設中國旅游強縣

  建設中國旅游強縣,是星子縣全縣上下的共識共為。在已經取得的成績上,今後一段時期內如何帶領全縣人民更加铿锵有力地超著這個奮斗目標前進?劉超有清晰明確的思路。

  堅定不移的建設旅游城市,加快縣城由“南康古城”,向“峰德新區”邁進。峰德新區地處縣城與景區之間,背靠廬山,面向鄱陽湖,兼顧自然山水之先天要素,有利於城市與景區融於一體,是加快景區景點向旅游城市跨越的最佳載體。因此,星子縣作出了開發建設峰德新區的城建決策,讓縣城由“南康古城”向“峰德新區”邁進。峰德新區作為星子未來的行政中心、商業中心、金融中心、文化教育中心,該縣將堅持超前謀劃、精心運作、強化調度,全面啟動行政服務中心、學校、醫院等20余項公共服務設施建設。同時,加緊推進老城改造和管理。全面啟動西寧古街、紫陽堤等恢復工程,加快桃源大道、迎春北路硬化、綠化及亮化工程,力爭完成秀峰大道街景整治、路面和管網改造,進一步提升老城區功能。

  堅定不移的做強旅游產業,加快旅游由“江西強縣”,向“中國強縣”升級。星子作為江西首批旅游強縣,今年3月19日被國家旅游局批准為全國第二批旅游標准化試點縣,也是江西唯一的縣,這極大地鼓舞了星子人民建設中國旅游強縣的信心。堅持以項目帶創建。通過實施旅游項目,加快旅游產品開發,促進旅游產業整體提升。加快推進鄱陽湖生態旅游中心客運港、東林古鎮、星期8小鎮、廬山銀河生態旅游度假村、秀峰景區二期改造等項目建設;確保華僑度假村、龍灣演藝中心、醉石溫泉、鶴群廬山購物街等項目年底營業;盡快啟動廬山古鎮、廬山國際會議中心項目,打造星子旅游新熱點。堅持以環境推創建。既要通過高標准建設游客服務中心,著力完善旅游基礎設施建設,不斷改善旅游硬件條件;又要進一步提高景區景點的服務水平、賓館酒店的接待檔次,讓游客在星子生活安心、休閒靜心、旅游舒心。堅持以宣傳促創建。精心組織好“走進桃花源”――第五屆星子文化旅游節和陶淵明文化論壇,進一步擴大星子知名度和影響力,確保全年吸引游客830萬人次,旅游總收入26億元。

  堅定不移的壯大生態工業,加快工業由“綜合園區”,向“科技新區”轉移。星子綜合工業園,地處縣城與鄱陽湖之間,先天條件不足,缺乏拓展空間。為此,星子縣依托九江繞城高速這一交通條件,利用2.1萬畝沙山未利用地這一資源優勢,開發建設鄱湖高新科技項目區,主攻生態工業。高標准建設園區平台。加緊完成鄱湖高新科級項目區規劃設計,並全面啟動土地平整和路網工程,確保年底完成土地平整5000畝,讓投資10億元的機器人產業園和石材產業園等項目早日落戶。同時,要加快完善綜合工業園基礎建設,不斷夯實園區平台。


  1. 上一頁:
  2.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