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節,原生態古鎮最受寵
日期:2016/12/16 18:45:46   編輯:古代建築人多得連腳都踩不進去
近年來,我市先後對黃龍溪古鎮、洛帶古鎮、安仁古鎮、街子古鎮、西來古鎮等進行了保護性開發。春節大假期間,作為我市許多區(市)縣近年來發展文化產業的重頭戲之一的古鎮保護與開發,開始充分顯現其帶動地方經濟的良好效果。
據統計,初一到初六,僅黃龍溪古鎮就接待了42.8萬人次。“選擇今年春節結婚的新人很多,我們幾乎一直泡在古鎮給新人們拍照,有特色、特別‘古’的鎮子是我們的首選。”一名影樓攝影師說。
同時,洛帶古鎮因為風味小吃和特別的客家文化更是招來游人熱游,“人多得連腳都踩不進去”有人說。而據統計,假期裡,到此旅游的人超過了20萬人次。
“特色”成為游客選擇古鎮旅游的一大標准。2001年,我市將邛崃平樂、火井,崇州街子、懷遠,金堂五鳳溪、城廂,雙流黃龍溪,大邑悅來、蒲江西來、龍泉驿洛帶等鎮規劃為周邊重點開發保護的十大古鎮,定位在旅游資源的挖掘上,在保護古鎮的同時宣傳古鎮、介紹古鎮,充分利用古鎮的歷史文化魅力發展旅游業。
用原生態符號留住游客
長期在古鎮旅游的楊女士認為,市區周邊的古鎮有幾個相同的特點:臨水而居,以前大多是水陸碼頭,依靠較發達的水運系統,慢慢發展起來;這些古鎮集聚街市、場鎮、聚落、商埠、水陸碼頭、廟宇祠堂、會館書院等一體,人文內涵極其豐厚。“走在古鎮上,一磚一木都浸透了千年蜀地風韻,信手拾一片樹葉仿佛就能觸及千年的脈動,處處是耕讀社會的縮影,滿眼人文經典和民俗瑰寶……”
青石板,青瓦粉牆,雕花閣樓、廊柱,這些是我市古鎮民居的基本元素。臨街面是木板牆壁,房檐下是水流潺潺的明溝,商鋪一間挨著一間;推開後窗,可以看見寬闊的江面、清澈的河水,江面上有來往的小船,遠處則是一叢叢的樹林、遠山。早晨起來,各種吆喝聲就不絕於耳,這些原生態的符號構成了許多在古鎮人的鄉愁。
省古典建築園林設計院總建築師莊裕光認為,“商業只是一種表象,文化才是靈魂”,每一個古鎮都有屬於它自己的歷史和文化積澱,這是非常值得研究和品味的。古鎮的保護、開發利用以及發展旅游,應該將重心放在古鎮的歷史文化發掘、繼承和延續之上,只有展現自己的特色。“特色”古鎮,要留住原生態符號,這才有看頭,有嚼頭,才能留得住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