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西安化覺巷清真寺化覺巷清真寺建於明初,是時代較早規模較大的回族伊斯蘭建築。基地南北窄東西長,兩座寺門分設在基地東端南北兩角。總布局采取沿東西向軸線縱深串連多重院落的形式,一共五進。單體建築都是漢族式樣。第一進是全寺前導,磚砌大照壁對著三間木牌樓。第二進以院內石牌坊為中心。第三進院內省心樓為漢式樓閣,八角,二層三檐,琉璃攢尖頂;北側廂房為講經室,前廊正中高起一座歇山小屋頂,輪廓變化豐富,造型輕巧。第四進是主院,正中的鳳凰亭在八角大亭左右連接左右各一小亭,造型豐富。禮拜殿體量巨大,可以容納上千人,屋頂由兩座歇山頂以前後串連構成。殿前有大月台,配以月台邊上的幾座石牌坊和碑亭小品,烘托出大殿的重要。窯殿入口處的拱形龛門、幾乎覆滿全部牆面和天花的彩畫,在只靠前檐進光的幽暗空間裡,烘托出濃烈的伊斯蘭氣息。彩畫紋樣仍以阿拉伯文和植物紋為主,閃著金光。第五進院不重要,是全寺結束。在狹長的基地上,要歷經將近200米才能進到大殿,要突出大殿,又不使空間感到單調,利用多重院落,化長為短層層遞進,成功解決了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