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建城選址考慮了哪些風水因素
日期:2016/12/14 22:38:52   編輯:古代建築與風水中國古代對一座城市的建設,首先要選地。一般來講南低北高,達到前低後高,起碼要平川,前後相同,前端要高,後部要低。城市後部依山為最佳。否則,後人縣官上任之後,看到城市的選址有問題還要進行補缺,如東北角缺山,後空,在那個地方修一個塔,常建文峰塔。如果縣裡幾年中沒人中舉,不出一個人才,那麼要在這個縣城的東南角修一座文峰塔。這樣,全城才能出人才,文峰塔就是這樣產生的。所以在全國各縣縣城都有文峰塔,如:河津振風塔就是由此而來。
另外,一個城市附近之山崗,有的是半個山,這樣非常忌諱,要有必須是完整的山,圓潤的山,絕不可有開崩的半山頭。看山時要看是否是山連山,一個接一個,有高有低,如山西天龍山那個樣,猶如天龍下降,起伏而來,這就是“龍”,有氣勢,預示這個城市中可以出現要人,或者是大學問家。
如果選地看風水,一個城市一出南門遠看,有兩種說法:一是,要遠觀一馬平川,一眼望不到邊,這樣氣勢宏偉,如果建都,也是百年或上百年以上,千萬不要南面土地高於城,這樣城址則最好;二是,出南門遠觀有山時要有雙山尖對峙,如有山要選在兩山之間缺口處,中心線正對南城門,這樣出門看雙阙,有缺口,仍然一眼望於門外仍有門,門口相對一望無際;三者,全城要以後部依山,山要空出亦不必太高,這樣有依靠,一定萬年。這在風水學上說“前平後靠”,傍山側水,都是最佳的地勢。
全城選在高台之上,那就再好也沒有了,中國有許多例子,在這裡且先提出兩個:一是新疆吐魯番唐代交河故城,全部建在高台之上,它是天然形成的高台;二是陝西省富平縣城,全城方型,建在一個大方台子上,台子有六至七米高,四面是很陡的崖,如同城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