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園林的“相地”的風水情節
日期:2016/12/14 22:38:53   編輯:古代建築與風水鑒於相地的重要性,成書於明末的造園名著《園冶》一書即把“相地”置於卷一。該卷雲:“園基不拘方向,地勢自有高低;涉門成趣,得景隨形,或傍山林,欲通河沼,探奇近郭,遠來往之通衢;選勝落村,藉參差之深樹。村莊眺野,城市便家。……多年樹木,礙築檐恆;讓一步可以立根,斫數桠不妨封頂。斯謂雕棟飛楹構易,蔭槐挺玉成難。相地合宜,構園得體”。接下來,它還把園地分為山林地、城市地、村莊地、郊野地、傍宅地、江湖地等六種類型,並分別說明其不同的相地方法。
從上述關於相地的總結性文字可知,我國古代園地選擇大體遵循下述原則:並且,這些原則與風水選址原則幾乎同出一轍。
其一,理想的園地“或依山林”欲通河沼”,即要求有山或有水;
這與風水所雲“人之居處,宜以大地山河為主,其來脈氣勢最大,關系人禍福最為重要;若大形不善,總內形得法,終不全吉”(《陽宅全書》)有異曲同工之處。所不同的是,風水以擇定自然天成的山水環境為最終目的:而園林則以選擇自然天成的山水環境(園地)為基礎,還要加以更多的人工修飾。此外,如果是方寸之間的園地,難有真山真水,亦可“模山范水”(即造假山水),但追求“雖由人作,宛自天開”。
其二,理想的園地應該“探奇近郭,遠來往之通衢;
選勝落村,藉參差之深樹”,且“市井不可園也;如園之,必向幽偏可築”;亦即理想的園地應該是幽靜偏僻之地。而風水選址也著力追求一種幽靜空間,它要求:後有靠山屏障,左右砂山環抱,前有朝案圍拱,出入循水口穿行。這種幽境空間,既可以“藏風聚氣”,亦可以充分滿足古代士大夫們清高脫俗隱逸遁世的心理追求。
其三,理想的園地應該“蔭槐挺玉”、“雜樹參天”、“繁花覆地”、“深柳疏蘆”,亦即要草木豐饒;
這也與風水所要求的“皮無崩蝕,色澤油油,草木繁茂……如是者,氣方鐘也未休”一脈相承。
由此可知,我國古代園林不僅介用了風水的“相地”別稱,而且也借用或借鑒了風水的相地經驗;並且,它們相地的主要目標也基本一樣,均是尋求“風景吉秀之地”,“慕山水之勝而卜居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