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三古建築 >> 古代建築資料 >> 古建園林 >> 日本人怎樣修復國寶千手觀音?

日本人怎樣修復國寶千手觀音?

日期:2016/12/14 11:01:19      編輯:古建園林

6月13日,中國石質文物保護一號工程——重慶大足石刻千手觀音重現金身。經過這次長達8年、數百位專家和文物修復工作者辛勤參與的修復工作,號稱“國寶中的國寶”的大足石刻千手觀音,從以前的這個樣子↓

變成了這個樣子↓
  面對這個充滿義烏小商品市場的審美風格,壹讀君(yiduiread)忍住了想要吐槽的沖動……
 

據《中國之聲》報道,修復項目負責人、曾主持修復樂山大佛的中國文化遺產研究院詹長法教授說,大足千手觀音修復最大的難點,就在“修舊如舊”,因為“因為它已經存在800多年了……我們應該最大化的保留它的歷史信息。如果我們重新把它造的金碧輝煌的,那是創造,不是修復。”

面對這個“雖然嘴上說不要,身體卻很誠實”的行為,壹讀君(yiduiread)再次忍住了想要吐槽的沖動……
 


 

對於古文物修復,“修舊如舊”的“舊”到底是哪個“舊”,還存在爭議。一部分人認為,應該是現在歷經滄桑的“舊”;另一部分人認為,還是文物剛完成的時候嶄新的“舊”。

比如北京修復歷代帝王廟時,北京市古代建築設計研究所所長馬炳堅就曾說:“我們尊崇的原則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文物保護法》第二十一條‘不改變文物原狀的原則’。原狀不是舊,是金碧輝煌。”

鑒於吐槽不利於社會和諧,今天,壹讀君(yiduiread)就單純地介紹一些海外文物修復的知識,供大家好好學習,開闊眼界。恰好,日本也有一座國寶級的千手觀音,壹讀君(yiduiread)就帶大家看看,日本人面對古老的千手觀音,是怎麼修復的,修復之後又是什麼模樣。

 

特約值班壹讀君丨蘇枕書

強行露臉的值班編輯丨劉十九

 

鑒真和尚與日本的國寶千手觀音

公元754年,唐天寶十三年,日本天平勝寶六年,鑒真抵達日本當時的首都奈良。公元759年(天平寶字三年),鑒真接受日本朝廷賜予的新田部親王之舊宅邸,在此造立寺院,名為“招提”,意思是私造寺院。這就是後來的唐招提寺。

招提寺在鑒真生前並未完工,而是由他的弟子繼承遺志,繼續建造,直到弘仁元年(810)才告落成。

建造於奈良時代的千手觀音菩薩立像就在唐招提寺的金堂之中,同在其中的還有另外兩尊國寶級佛像,盧捨那佛坐像和藥師如來立像。
 

△從左到右依次為:奈良時代(8世紀)的千手觀音、盧捨那佛,和平安時代(9世紀)的藥師如來

 

千手觀音菩薩像高五米有余,面容慈和,長眉入鬓。手有42大臂,911只小臂。日本著名哲學家和辻哲郎贊美說,這是“手的交響樂”。
 

△修理前的招提寺千手觀音

 

千手觀音的千手,象征無量廣大慈悲。造像分成兩種:一種是真的塑出近千手臂,稱之為“真數千手”。另一種用四十二手臂,每只手臂代表二十五種生死輪回之迷界,也就是二十五有,總計一千之數。而唐招提寺的千手觀音,是世界上現存最古老、最大的真數千手觀音。

 

十年的大修仔細到什麼地步?

從2000年到2009年,奈良唐招提寺開始了一次漫長的大修。

整個金堂被全部解體成一根根木材,這些古木材被一一標號,分為“可用”“修復後可用”“不可用”三類。對古木朽爛腐敗之處,用新木材填補,不可有絲毫誤差。
 

△正在進行解體工作的招提寺施工現場

 

當解體工程完成之後,現場已經成了這樣↓

 

整個公元8世紀建造的大殿,已經變成了一堆堆分門別類的木頭和瓦片,讓人很難想象這裡曾經有一座壯觀的建築。

而金堂裡的三尊國寶佛像,也第一次被請出佛堂,進行徹底的修復。修理難度最大的就是千手觀音像。

修復工作需要將觀音的千手逐一取下。手與佛身相連處有固定用的木釘。大正年間修理佛像時,發現一些手臂松動,於是又在松動的手臂上添加固定用的釘子,並在外面塗以干漆。

為搞清楚千手觀音像中釘子的角度與方向,以便拆卸和組裝,維修者采用X光定位技術掃描了整座觀音像,以便測定手的位置與角度的精確數值。
 

△X光掃描下的千手觀音局部(好痛)

 

然後,千手觀音被極為小心地拆成了這樣↓

△被仔細拆分的千手觀音像

 

隨後,和維修金堂建築的工作一樣,維修者們逐一對拆下來的木料進行修補,並修復上面的油漆和金箔。

日本人為什麼沒有把千手觀音修成嶄新的

自從東漢末年,佛教傳入中原,到南北朝已經極為興盛,受到統治者的推崇,到處興建佛寺、鑄造塑像。

為了彰顯佛像的莊嚴,表達無上崇敬,人們在造像之時,用貼金箔或者鎏金的方法,為佛像披一層黃金。為此,耗費的黃金數量驚人。《魏書·釋老志》中曾記載,天宮寺一座高達四十三尺的釋迦摩尼立像,耗費了“赤金十萬斤,黃金六百斤”。

在招提寺的三尊國寶佛像,受中國佛教塑像風格的影響,在建造之初,全身覆蓋金箔。江戶時代的修復中,將剝落的部分補以金箔,其下塗紅漆。如今剝蝕處呈現出暗紅色,即是江戶時代留下的痕跡。

如果按照佛像新造時的樣貌整修,必然要全部重新貼上金箔,使佛像煥然一新,金光燦爛。但日本的維修者沒有這麼做。他們認為,佛像身上保留的江戶時代的技術,以及過去時間留下來的痕跡,也是需要守護的一部分。所以,維修中沒有用金箔將佛像完全覆蓋,而是將天平時代的黑漆、金箔與江戶時代的紅漆、金箔有層次地保留下來。

與此同時,被分解成一塊塊木材的金堂,也在經過修復之後,重新拼接構建起來。

 

 

2008年9月,包括千手觀音在內的三尊國寶級佛像修復完成

△修復之後的千手觀音像被移入金堂內,右邊為盧捨那佛。最右邊被白色保護材料包裹的,是正在安置回原位的藥師如來立像。

 

2009年11月,歷時十年的招提寺大修終於完成,招提寺金堂重新開放。
 

△奈良唐招提寺金堂落成慶典的現場

 

修復之後的佛像和金堂,看起來跟從前並沒有什麼改變,只有仔細觀察,才能發現佛像上的金箔和漆有所增補。時間的痕跡,作為文物的一部分被保留下來,供人瞻仰贊歎。
 


(來源:微信公眾號“壹讀”)

  1. 上一頁:
  2.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