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三古建築 >> 古代建築資料 >> 古建園林 >> 紫禁城故宮御花園

紫禁城故宮御花園

日期:2016/12/14 13:32:02      編輯:古建園林

故宮御花園平面圖

    御花園位於北京故宮中軸線的最北端,在坤寧宮後方,明代稱為“宮後苑”,清代稱御花園。始建於明永樂十八年(公元1420年),以後曾有增修,現仍保留初建時的基本格局。園中不少殿宇和樹石,都是十五世紀明代遺物。御花園原為帝王後妃休息、游賞而建,但也有祭祀、頤養、藏書、讀書等用途。

    明代永樂十五年(1417)始建,十八年建成,名為“宮後苑”。清雍正朝起,稱“御花園”。位於紫禁城中軸線的北端,正南有坤寧門同後三宮相連,左右分設瓊苑東門、瓊苑西門,可通東西六宮;北面是集福門、延和門、承光門圍合的牌樓坊門和順貞門,正對著紫禁城最北界的神武門。 

    故宮御花園園牆內東西寬135米,南北深89米,占地12015平方米。園內建築采取了中軸對稱的布局。中路是一個以重檐錄頂、上安镏金寶瓶的欽安殿為主體建築的院落。東西兩路建築基本對稱,東路建築有堆秀山御景亭、璃藻堂、浮碧亭、萬春亭、绛雪軒;西路建築有延輝閣、位育齋、澄瑞亭、千秋亭、養性齋,還有四神祠、井亭、鹿台等。這些建築絕大多數為游憩觀賞或敬神拜佛之用,唯有璃藻堂從乾隆時起,排貯《四庫全書荟要》,供皇帝查閱。建築多倚圍牆,只以少數精美造型的亭台立於園中,空間舒廣。園內遍植古柏老槐,羅列奇石玉座、金麟銅像、盆花樁景,增添了園內景象的變化,豐富了園景的層次。御花園地面用各色卵石鑲拼成福、祿、壽象征性圖案,豐富多彩。著名的堆秀山是宮中重陽節登高的地方,疊石獨特,磴道盤曲,下有石雕蟠龍噴水,上築御景亭,可眺望四周景色。 

    建築特點

    1-坤寧門2-天一門3-欽安殿4-御景亭5-擒藻堂6-浮碧亭

    7-萬春亭8-绛雪軒9-瓊苑東門10-延輝閣11-位育齋12-澄瑞亭

    13-千秋亭14-養性齋15-瓊苑西門16-承光門17-集福門

    18-順貞門19-延和門

    御花園以它古木繁花、亭台樓閣、嶙峋山石、石子畫為路……而聞名遐迩。

    御花園的中心是欽安殿,但在它兩側院內卻有兩處清末建的破爛的舊灰瓦房。因無規劃至使院內的柏樹都被蓋在了房內。從外面望去,一棵古柏從房頂鑽出,好個不倫不類。

推薦閱讀:

武夷山心情釋放之旅

浙江省海寧小兜裡遺址崧澤文化墓葬出土大型玉璜

考古學家在危地馬拉發現百年的古瑪雅城市

趕走抑郁的六大家居風水解密

  1. 上一頁:
  2.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