園林中的“葫蘆”
日期:2016/12/14 19:13:16   編輯:古建園林“葫蘆”作為園林建築構件樣式或圖案,在園林的門洞、鋪地、亭子及裝飾圖案上隨處都可以看到。葫蘆的變體“寶瓶”則就更是司空見慣了。其實,葫蘆及其變體,反映的正是葫蘆剖判創世神話的意象。葫蘆的宇宙論意蘊來源於葫蘆剖判型創世神話。
原始神話在描述創世前的情形時使用了各種“異形而同質”的象征性意象,如混沌、元氣、雞卵、葫蘆、肉蛋、人體等等。
中國古代宇宙論認為創世之前的混沌狀態是以天地合為一體的有機整體為特征的,其物化形象乃是葫蘆,其人格化形象則是盤古、伏羲、女娲等等。從混沌到世界的創生過程,被形象化地敘述為葫蘆從中央剖開.亦即所謂天地剖判,陰陽分離。《詩經.緜》便有“緜緜瓜瓞,民之初生”的記載,這是古文獻所見把人之由來,追溯到葫蘆瓜的最早一例。到了後代相繼出現的少數氏族神話中,葫蘆剖判的母題衍生出大量洪水方舟型的故事,葫蘆作為容器成為人類再生的象征。聞―多先生在《伏羲考》第五部分“伏羲與葫蘆”中指出,神活中作為創生之祖的男女二神伏羲女娲均為葫蘆的擬人化。或者說是一對葫蘆精。
日本的比較神話學家伊籐洛司指出,葫蘆在七千年以前的浙江河姆渡遺址中就已出土。另外,從六七千年前的陝西半坡遺址中.也發現了葫蘆形狀的陶器,可見在中國,葫蘆文化從古時便發達起來。仰韶文化的葫蘆瓶是葫蘆崇拜的再現。青銅器中也有葫蘆狀的容器。台灣排灣族,就有首領誕生自葫蘆的傳說,平民則來自百步蛇和人的後裔。在葫蘆的原產地非洲西部的尼日爾河流域和印度南部,葫蘆被認為是女性的象征,有些民族則干脆視為能孕育生養的子宮。在上古中國的結婚禮儀中,便還保留著這一原始象征哲學的表象,即所謂“合卺”。《禮記.昏義》記載的結婚儀式中行夫婦“共牢而食,合而”一項,孔穎達解釋說,合卺指的是一只葫蘆瓜剖分為二瓢。新郎新娘各執一瓢相互用酒為對方嗽口,這種象征和合的行為就叫合卺。後代民風中干脆把結婚叫合卺,而原有的合卺禮則演變成了喝交杯酒。宋人孟元老《東京夢華錄?娶婦》中記載當時婚俗說:“用兩盞以彩連結之,互飲一盞,謂之交杯酒。”葫蘆剖判神話和母性象征,都含有新生、母愛等涵義。葫蘆多子,有子孫滿堂的寓意。由葫蘆及其蔓帶組成的圖案可以象征家族的綿延無窮,因為蔓與萬同音,蔓帶與萬代諧音,寓意子子孫孫,萬代長春吉祥涵義,遂演化為寶瓶,成為觀音盛聖水的器皿,也成為八仙之一的李鐵拐普救眾生的寶葫蘆。神話中將海中三神山稱為“三壺”:南朝梁蕭绮《拾遺記》載:“海上有三山,其形如壺,方丈曰方壺,蓬萊曰蓬壺,瀛洲曰瀛壺。”成為仙境模式。道教中的“壺”,不僅盛滿仙藥,而且還是方外世界的意象:《後漢書》載:“費長房者,汝南人也,為市椽,有老翁賣藥懸壺於肆頭,及市罷,常跳入壺中,市人莫視。惟長房於樓上睹之,異焉。因往再拜,乃與俱入壺中。唯見玉堂嚴麗,旨酒甘肴,盈衍其中,共飲畢乃出。乃就樓口候長房曰:‘我神仙之人,以過見責,今乃畢,當去。’”於是就有了壺中天地之說,《園冶?裝折》:“板壁常空,隱出別壺之天地。”
園林中門洞、花窗、鋪地中的瓶狀構圖,或直接為葫蘆形或由葫蘆演化而來,亭的頂也有不少為葫蘆狀,都有壺中仙境和上述多種吉祥涵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