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南會安 古樓老街韻味獨存
日期:2016/12/14 17:55:25   編輯:古建園林 越南會安在成為海上絲綢之路的第一個節點之前是占族的出海口,因為也被稱為“大占海口”。應該說作為港口的歷史由來已久。
1600前後,中國人下南洋到越南,海防、會安都是很大的聚集區,這一點從今天還可以在古城裡街道兩旁隨處可見保存得很完整古宅和祠堂。
從歷史的角度上講,會安進入了近代文明後很多就衰落了。和澳門一樣,被邊上吃水更深的土倫,也就是岘港所取代。我一直在思考一個悖論,帆船時代的港口多數都會受到淤港的困擾,是選址的共性,還是什麼,基本都在向輪船時代的變遷過程中衰落。言歸正傳,繁華的會安就迅速地衰落成一個近海小鎮。但也因此因禍得福而大體得到保存。
會安不大,橫三縱五是最主要的街道。放下行李,沖個澡,我們在傍晚的夜色中出門了。會安曾經是一個華人的城市,按照來自不同省份的中國人分為五個區,分別是福建區、廣東區、潮州區、海南區和客家區。
這裡充滿了中國傳統的建築及文化,黃色的古建築、彩色鴛鴦瓦、方正的天井、木色的圍欄,配上一條江、一座老港、別有情趣,把小城裝點得分外絢爛。
推薦閱讀:
邯鄲工地發現罕見明代磚室墓
雲岡石窟發現北魏至遼金時期佛教寺院遺址
蘭州晏家坪明代古墓葬挖掘工作結束
重慶穿斗房現罕見貞節牌坊
中華會館外面開著藍色紅色的花,很大一簇。我們從這裡折返,由西向東,看看老房子,看看沒開門的博物館,坐坐沒開的河邊咖啡館。還是很惬意的。
最後到的日本橋,也是越南貨幣中會安的代表,會安的城市LOGO也是他。名曰日本橋,但其實是中國人修的,有石碑為證,而且大字標明,這橋叫“來遠橋”。因為當時這個地方是日本人聚集地,慢慢的就管這橋叫“日本橋”了。
橋下有四根磚石的橋墩,支撐著橋體。走到橋上,看到天花版上密密麻麻都寫滿了字,光線太暗,僅能分辨出是漢字。站在日本橋或者叫來遠橋上看,層層疊疊的房子壓在一起,勾勒出小城的輪廓來。剛好是上班的時候,擠滿了騎摩托的人,女子也很多。
推薦閱讀:
邯鄲工地發現罕見明代磚室墓
雲岡石窟發現北魏至遼金時期佛教寺院遺址
蘭州晏家坪明代古墓葬挖掘工作結束
重慶穿斗房現罕見貞節牌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