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三古建築 >> 古代建築資料 >> 古建園林 >> 山東曲阜衍聖公府

山東曲阜衍聖公府

日期:2016/12/14 13:32:48      編輯:古建園林

   孔府的大門


    孔子嫡裔孫有世襲的爵位,自北宋崇寧三年(1104年)以後的封爵是“衍聖公”,其職責為管理孔子的祀事及孔氏的族務。

    衍聖公府習稱“孔府”,位於曲阜城內孔廟東側,是我國現在唯一較完整的明代公爵府。孔府的現有規模形成於明弘治十六年(1503年)。清光緒十一年(1885年)一場大火把孔府的內宅一掃而光,因此留下的明代原物主要是內宅以外的部分建築物,即大門、儀門、大堂、二堂、三堂、兩廂、前上房、內宅門及東路報本堂等。其余均為清代重建或增建。 

    孔府占地總面積約4.6公頃,分為公衙、內宅、東學、西學和後園五部分。公衙是衍聖公舉行慶典和行使權力的場所,其形制和明代一般州府衙署相似,大堂居中,前有三重門和東西廂房。二堂是會見官員、處理族務之所,與大堂間有穿堂相聯,仍是唐宋以來盛行的工字形平面。兩廂是六廳吏員辦事之處;內宅和後園是宅眷居住部分:東學是衍聖公讀書、會客、祭祖的地方;西學是家屬讀書、宴飲、待客的場所,建築形式與庭院布置有較多生活氣息,庭中植竹樹花卉,配以奇石、盆景;後園雖有較多樹木,但布局零亂,缺乏傳統園林的意趣。

 孔府二門內的大堂 


    孔府沿中軸線從大門到後園全長250米,共有九進院落。衍聖公是孔孟禮教的忠誠衛士,在孔府建築中內宅門是區別內外、區別男女的嚴格界限。內宅用水由外面肩挑到內宅外牆上水口導入,光緒十一年的內宅火災也因外人不得入內宅而任其延燒。這重重門堂和難以逾越的禮教限制,真可說是“侯門深似海”了。

    根據明代品官第宅制度,作為二品官的衍聖公(實授二品,但有一品的袍帶),他的府第應是“廳堂五間九架,屋脊用瓦獸,梁棟、斗拱、檐角青碧繪飾,門三間五架,油綠,獸面錫環”,屋頂用“兩廈”懸山頂。檢之實物,一一相符,不愧是遵禮守法的典范。筆者上世紀五十年代所見孔府彩畫,都是不用金的青碧繪飾彩畫,構圖優美,格調素雅,尚存明代遺風,也符合衍聖公的身份。可是近期重繪的彩畫已用了清官式大小點金旋子彩畫,不僅與孔府身份不稱,也降低了彩畫的藝術性,更不符文物保護要求。可嘉的是,穿堂和三堂內宅門等處尚存明代“青碧繪飾”的舊制。

    孔府的單體建築中,以儀門(匾曰“恩賜重光”,故又稱“重光門”)最有特色,是中國垂花門的最早遺物。此門建於明弘治十六年(1503年),是一座三間三樓獨立式垂花門。其木質柱子用抱鼓石座挾持,柱上用梁枋懸挑垂蓮柱承受屋檐重量。平時此門不開,只在迎接聖旨或舉行祭典時才開啟使用,儀門之名由此而來。 

    孔府的儀門又名重光門

  1. 上一頁:
  2.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