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三古建築 >> 古代建築資料 >> 古建園林 >> 伊斯法罕四十柱宮

伊斯法罕四十柱宮

日期:2016/12/14 13:30:15      編輯:古建園林

    伊斯法罕城自古就被稱為“波斯明珠”。俄羅斯商人菲多特·科托夫早在1623~1624年間就到達了波斯,他在旅行日記中寫道:“該城既大又美。皇宮的大門一律朝主廣場。大門很高,而大門之上則是飾有花紋的金碧輝煌的房間。”四十柱宮建於1647年,是阿巴斯二世處理國事和接見外國使節的地方,它並非實有40根柱子,因為宮殿門廊上的21根大柱倒映在門前清澈的池水中,仍佛又出現了20根柱子,故得名“四十柱宮”

    “四十柱宮”是伊斯法罕有名的建築。這座宮殿位於一個占地67000平方米的大花園中。花園是阿巴斯大帝修建,而花園中央的宮殿則是其後的阿巴斯二世於1647年建造,專為接見和宴請外賓之用。宮殿的前面是一個巨大的門廊,門廊由20根柏木做的獨木巨柱支撐。門廊前面有一個長110米、寬16米的水塘,水從安放在塘底的四頭獅子的口中噴出。塘水清澈見底,波光粼粼。木柱倒映在水中,又有20根同樣的柱子浮現。人們根據這一獨特的景觀將宮殿稱為“四十柱宮”。宮內的四壁和天花板上,鑲嵌有鏡子、彩色玻璃和壁畫,有的展現波斯人同烏茲別克人、莫臥兒人、土耳其人交戰的歷史場景,有的反映國王接見外國使臣的隆重場面,有的描繪男伴女舞的社會圖景,還有的是動物和植物的裝飾圖案。大多數壁畫都采用工筆細畫技法,線條清晰柔美。這種外設廊柱、內有壁畫的宮殿,其實早在公元前6世紀的阿契美尼德王朝就有。那時的首都波斯波利斯,曾建有國王接見賓客使用的“七十二柱宮”和舉行重大典儀的“百柱大廳”。只不過,那些宮殿中的柱子都是實實在在的石制品,不像“四十柱宮”那樣,一半是木制的,而另一半則是虛幻的水中倒影。這一實一虛,人間水底,兩重世界,催人遐思。

  1. 上一頁:
  2.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