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三古建築 >> 古代建築資料 >> 古建園林 >> 中國傳統村落——包頭美岱召

中國傳統村落——包頭美岱召

日期:2016/12/14 17:52:04      編輯:古建園林

美岱召

美岱召

美岱召

美岱召

    在住建部、文化部、財政部近期公布的首批中國傳統村落名單中,內蒙古包頭市土默特右旗美岱召鎮美岱召村、包頭市石拐區五當召鎮五當召村、烏蘭察布市豐鎮市隆盛莊鎮隆盛莊村3個傳統村落榜上有名。

    筆者近日來到具有悠久歷史的美岱召村,感受到了那裡淳樸的民風和濃郁的召廟文化。

    美岱召始建於明萬歷年間,至今已有400余年歷史。原名靈覺寺,清代康熙年間更名壽靈寺。美岱召村正是因美岱召的建設而形成。

    美岱召村背靠著大青山主峰九峰山,面向廣袤無垠的土默川,是一座布局酷似寨堡的城池。雄偉峻峭的土夯城牆外面包砌著虎皮色的大河卵石,城牆高五六米,頂上隔一段一個垛口,看起來古樸而厚重。

    來到拱形的城門口,仰頭望去,一座三檐兩層歇山式的城樓高高聳立,只見厚厚的木制城門開啟在兩邊,外面包著的鐵皮已斑駁銹蝕,這座古老的城門裡關著一頁色彩斑斓的歷史。城中有4株明代古松柏和256間明代建築,還有明代壁畫1500多平方米、各種樹木1000多株。1996年11月,這裡被國務院命名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美岱召村是成吉思汗第十七代孫阿勒坦汗在漠南豐州灘上所建“大明金國”都城。萬歷三年(公元1575)十月,明庭賜予佛像,並賜名“福化城”,成了城寺結合、政教合一、人佛同居的皇城,也是阿勒坦汗統治漠南的政治、經濟、文化、軍事中心。

    美岱召村是一處罕見的集寺廟、王府與城池為一體的建築。寺周圍有土築石包鑲的城牆,敦厚結實。據記載,初築的城牆頂部就有一丈多寬,上面可以走車。整個城池略呈長方形,周長681米,四角建有角樓,南牆中部開設城門。供奉佛像的殿堂就在城內,山門匾額題有“皇圖鞏固,帝道鹹寧,萬民樂業,四海澄清”之句,落款為“大明金國”。

    美岱召裡主體建築有經堂、大雄寶殿、羅漢堂及觀音殿等,殿宇高大雄偉,殿內供奉佛像、菩薩像,並陳列法器,牆面繪有佛傳故事和護法神像等內容的壁畫。順義王家族世代居住的樓院在城內深處,太後廟裡的檀香木塔,儲放著太後骨灰。美岱召依山傍水,景色宜人,在建築上更有獨特的風格。它仿中原漢式,融合蒙藏風格而建,這裡初為阿勒坦汗的金國都城,1606年改建成寺廟,是阿拉坦汗及夫人三娘子(金鐘哈屯)居住和議政的地方,也是喇嘛教活動場所。

    美岱召占地面積6.25萬平方米,現存大雄寶殿、琉璃殿、達賴廟、三娘子靈堂等古建築250多間,周圍有5米高的石砌城牆。殿內保存有明清壁畫1650多平方米,其中許多反映蒙古貴族禮佛的壁畫尤為珍貴。

    這個擁有443年歷史的美岱召村像它的名字一樣美麗。走進美岱召村,蒼松古剎,每一塊磚、每一扇門、每一角樓、每一道景都自有它的幽靜與靈秀。

    據了解,每年農歷五月十三,是村裡的傳統廟會。自2009年起,每年的農歷五月十三被定為三娘子旅游文化節,節慶期間,不光有傳統廟會,還可以欣賞文藝晚會,二人台、山曲等頗具地方特色的節目最受人歡迎。土默特右旗有“二人台文化藝術之鄉”的美譽,在此可以欣賞到原汁原味的二人台表演。

    美岱召多少年來傑出人物層出不窮。明代有阿拉坦汗、三娘子,近現代有辛亥革命先驅經權、無產階級革命家王經雨等。美岱召廟內的達賴廟,曾是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烏蘭夫、王若飛等從事革命活動的重要聯絡點。

    抗戰期間,美岱召達賴廟又成為薩拉齊抗日游擊隊活動地址,現為薩拉齊抗日游擊隊舊址。室內陳列著抗日游擊隊曾使用過的槍支彈藥及喬培玲、劉啟煥、王經雨等革命先驅使用過的生活物品,還有照片、書信等。

    近年來,政府有關部門在保護美岱召古城寺的同時,對美岱召所在的美岱召村進行了科學規劃,著力從房捨布局、道路改造、環境美化幾個方面進行建設,通過幾年的努力,美岱召村面貌有了很大改觀。

    美岱召村2005年已被文化部命名為“全國歷史文化名村”。此次入選“中國傳統村落”,正是對這樣一座歷史文化悠久、民族融合且繁榮、民風民俗傳承良好村落的最好褒揚。

推薦閱讀:

江西贛縣白鹭古村

杭州新葉古村 農耕山居800年

慈溪河頭村

寧海東岙

  1. 上一頁:
  2.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