尼泊爾巴德崗
日期:2016/12/14 13:31:16   編輯:古建園林尼泊爾巴德崗
尼泊爾巴德崗
尼瓦爾人是加德滿都山谷最早的居民。南亞地區常將“瓦”和“泊”兩個音節混用,所以尼瓦爾Newars其實就是尼泊爾Nepal。尼泊爾有60多個民族,但只有尼瓦爾人擁有高超的藝術創造能力。從加德滿都、帕坦到巴德崗,尼泊爾所有著名的世界文化遺產,均是尼瓦爾人所建。在這三個城市當中,古建築保存最完整、規模最大的還是要數巴德崗。
巴德崗的文化遺產主要分布在三大廣場,杜巴廣場、塔烏瑪蒂廣場和舊城廣場。
從巴德崗的西門進入杜巴廣場,首先不要錯過“怕媽高中”Padmahighersecondaryschool門口所擺放的石獅及神像。兩尊石獅俱一頭卷毛,身形粗壯,利爪獠牙,面目猙獰,頭頂供著蓮花寶座。有趣的是,獅身纏繞著鎖鏈,還怕它有朝一日蘇醒禍害人間。石獅保存完好,很難想象已經歷了300多年的風雨——還好尼泊爾沒有酸雨。石獅的身後有兩尊神像。有12條手臂的是巴伊拉布神,是曼陀羅(壇場)的保護神,也是濕婆的化身之一。巴伊拉布神雙目圓瞪,張著血盆大口,腳踩兩個俯伏的惡鬼。有18條手臂的是巴伊拉布神的老婆——杜爾迦女神。杜爾迦面慈目善,下手卻狠,一只三叉戟狠狠刺向惡魔。右腳所踩的座騎獅子是她的標志之一。這兩口子的身上都掛著一長串骷髅所制的花環,手臂雖多但都不閒著,全都抓著各式各樣的密宗法器。這兩尊神像血肉飽滿,細節豐富,連那些個骷髅頭都刻畫得似笑非笑,堪稱傑作。
國家美術館的門口也有類似的兩獅兩神。一尊神像是四臂猴神哈努曼,印度神話中的原版孫悟空。另一尊是化身為獅子,正在撕扯惡魔的毗濕奴。據說惡魔“希蘭亞卡西布”從大梵天那兒贏得一項恩典,無論在白天或黑夜,誰也不能將它殺死。因而他有勢無恐,橫行三界。毗濕奴化為人獅,於黃昏將他內髒撕碎,解救眾神。這幾尊神像當中,估計是這個造福最大的毗濕奴最受人們崇敬。明顯它身上被塗抹的紅色最多。其它還有不少神是享受不到抹紅待遇的。印度教徒會在黎明時分,將用大米、朱砂和黃色花瓣混合在的祭品塗抹在神像身上,同時進行祈禱。
王宮的金門金碧輝煌,雕飾復雜。金色的屋檐上,正中是三座寶塔,兩邊分立人獅、大象和龍。人獅展翅伸臂,做耀武揚威狀。寶塔後的拱頂上掛著許多金鈴,拱頂後還豎著兩面金色國旗。屋檐與大門中間的三角牆是精華部分。三角牆的外沿主要描繪的是金翅鳥迦盧荼與眾蛇的博斗,以及捧著海螺的菩薩和叼著鈴铛的“馬卡拉”Makara(神話中一種兼具象鼻及鳄身的怪獸)。三角牆的核心部分是四頭十臂的“塌了就扒瓦泥”TalejuBhawani女神像。“塌了就扒瓦泥”是尼泊爾馬拉王朝的王室女神,專供御用。在金色門框旁還有一些象神等各路神仙拱衛。門兩邊紅色的磚牆上鑲著金碑銘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