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澤千年古鎮
日期:2016/12/14 17:43:58   編輯:古建園林風景秀美的慈湖
浙東地區現存最為完整的文廟孔廟,慈城孔廟比北京孔廟早318年
慈城古城街頭
專家團在慈城古城小東門考察
沿著氣勢恢宏的杭州灣跨海大橋向南,越海下橋進入寧波的前廳,便來到這座留存了眾多歷史遺跡、以慈孝而聞名的千年古城慈城。
它就像擺滿沙發電視空調的客廳中懸掛的一幅老照片,鑲滿了時光的碎片,歷史上一個個生動而感人的慈孝故事猶如一顆顆珍珠點綴在古城的大街小巷,向游客展示慈孝游的迷人風采。
11月,由中國傳統建築文化旅游目的地評定工作委員會組織的專家考察團對寧波慈城古城進行了現場考察評估。此次評審由北京、廣州、廈門、湖南等地涉及古建築、文物、考古、文化旅游等方面的業界資深專家組成,為確保考察工作公平、公正、公開,考察組成員將在全國106位專家中隨機抽取產生,並排除了本地專家的參與。通過對慈城的文化傳承、建築保護、環境建設、旅游管理等方面嚴格的綜合評估,慈城古城成功通過中國傳統建築文化旅游目的地初評。
人傑地靈底蘊深厚慈孝美名揚
慈城具有深厚的歷史文化底蘊,豐富的人文資源,被稱為“慈孝之鄉、進士搖籃、儒學勝地”,文風鼎盛、人傑地靈。
史記載有“周元王三年(公元前473年)越王勾踐勾余”,這是慈城最早的古名,後改稱“句章”。至唐開元26年設慈溪縣,因縣城建此取名慈城,迄今已有2400多年歷史,是目前江南地區保存最為完整的千年古縣城。
當行走在古城的大街小巷,更能感受其作為千年古鎮所具有的濃厚人文情韻。慈城所保留下來的傳統建築中,不但有大量的民居建築,還有縣衙、酒稅務等公共建築,其中遴選出來的慈城明、清古建築群更是其中最優秀、具有代表性的建築,列入文物保護單位的古跡多達33處。
其中孔廟布局完整、規模宏大,為浙東地區現存最為完整的文廟,反映了儒學在傳統生活中的重要性及其深遠的影響。明代的甲第世家、福字門頭、符卿第、布政房和清代的馮宅等名人故居,做工精致,用料考究,是當地民居的代表作,其周圍仍保留了完整的傳統街區,集中地反映慈城明清時期建築風格和生活氣息。“慈城歷史文化名鎮遺產建築群”被授予2009年度聯合國亞太地區文化遺產保護榮譽獎。
慈城崇師尚學,人傑地靈,是孕育浙東文化、商業巨子的重要搖籃,素有“鼎甲相望,進士輩出、舉人比肩、秀才盈城”之美譽。自唐宋至明清,慈城先後出過5名狀元、1名榜眼、3名探花、519名進士、2400多名舉人,被譽為“中國進士第一城”,當代從慈城走出了5名中科院院士,兩院院士談家桢、著名作家馮骥才都是慈城人的驕傲。
“百善孝為先,孝為德之本”。長久以來,“慈孝”就是中華民族代代相傳的傳統美德。千百年來的歷史積澱,慈城歷代出現了許多的孝子(女),形成了具有明顯地域特色的慈孝民間文化。早在二千年前的東漢,慈城的談妙澗邊就誕生了被和帝敕封為“孝子”的董黯,慈孝之風代代相傳,唐朝的張無擇、宋朝的孫之翰等被歷代皇帝表彰過的孝子孝女就有三十多位。
作為全國歷史文化名鎮,江北區慈孝文化主要傳承地的慈城,至今還保留著完整的慈孝文化遺址,如張孝子祠、董孝子溪、節孝祠、孝子井、三忠墓、慈溪橋、慈溪巷等,昭示著慈城“慈孝文化”的深厚與悠遠。
時至今日,慈城慈孝文化外延不斷擴大,內容更加豐富,它已逐漸上升為和諧相處、互敬互愛互助的新穎人際關系,由局限於親情的小愛向面向全社會的大愛發展。2009年重陽節,慈城成功舉辦了首屆中華慈孝節,並推出慈孝館三娘教子井董孝子井水上墳等慈孝景點和特色慈孝線路,迎來眾多海內外賓朋,“中華慈孝之鄉”可謂名至實歸。
推薦閱讀:
陝西文物普查 探尋湮沒田野的文明
蘇城老宅在歷史與現代的交融中重生
安徽休寧縣巨資整治千年古鎮
永州市發現康熙年間古建築群
采用意象手法重建的小東門,城門部分用古城石建基,玻璃牆體構成城門外觀
用意象手法重建的城牆
保古創新首推文化古城揭新章
近年來,慈城鎮緊緊圍繞打造“經濟強鎮,人居名鎮,旅游重鎮”目標,以積極爭創“國家4A級旅游景區”為載體,不斷整合、包裝“縣治文化”、“慈孝文化”、“科舉文化”、“官宦文化”、“廉政文化”等五大特色文化,堅持開發與推廣並舉,完善旅游功能和設施建設,加大市場營銷力度,積極打響“江南第一古縣城”品牌,把慈城建設成為設施完善、特色鮮明的“寧波城市未來文化核心區”,成為長三角地區重要的旅游休閒目的地。
開發與保護,歷來是古城改造過程所面臨的最大的沖突與矛盾。在處理這一問題上,慈城古縣城開發采取的是保護為主的態度,按照“恢復古城、挖掘內涵、保護開發、經營城市”的總體思路,慈城古縣城保護開發建設從2002年全面啟動,目前已精心做好文化古跡的修古復古工作,力求恢復其本來面目;修繕、恢復了古縣城有代表性的傳統建築孔廟、縣衙、校士館、清道觀、城隍廟,作為介紹慈城傳統文化的主要景點;改造了慈湖景區。修繕了重要文保建築彩繪台門、酒稅務、甲第世家、福字門頭、符卿第、布政坊、馮俞宅等。
對傳統宅院進行功能改造,建設旅游服務設施走馬樓飯莊、寶善堂茶酒吧。修建修繕了慈孝館、三娘教子井、董孝子井、水上墳等慈孝景點和特色慈孝線路。
同時,為配合慈城古縣城保護開發,滿足慈城中心鎮未來城市發展的需要,慈城已規劃了一個面積為5.2平方公裡的新城,目前項目開發建設已全面啟動。目前,“三路一湖”建設和官山河以西市政路網一期路面基本完成,官山河大橋完成施工,投資1.6億元的慈城中學已於2009年開學,新城官山河以西區塊已完成基礎設施建設。
慈城新城與古城僅隔路相望,互為補充。新城開發將傳承古城的歷史文脈,依托古縣城歷史文化旅游產業和品牌,充分利用原有山水環境,從城市肌理上繼承古縣城格局,從城市建築表現手法和城市使用功能上體現現代性,實現城市繼承和發展。以後古城部分受一定條件制約的功能設施,可以在新城中得到體現和補充。
如今的慈城,從城區到農村,一幅安居樂業、欣欣向榮的景象。讓慈城甚至是整個寧波都為之津津樂道的廟會、年糕節、白茶節等節慶活動的舉辦,更加集聚了慈城的人氣。古城文化體驗游漸成品牌,每年僅蘇浙滬等地就有近10萬游客來訪。
慈城,一個歷史遺存與現代文明碰撞、融合、孵化、迸發的新生命體,正不斷展現出其獨特的迷人魅力。依托古城的深厚歷史文化底蘊和山水資源,努力打造以慈孝文化為特色的中國小城鎮的典范,讓傳統的慈孝文化進一步發揚光大。
推薦閱讀:
陝西文物普查 探尋湮沒田野的文明
蘇城老宅在歷史與現代的交融中重生
安徽休寧縣巨資整治千年古鎮
永州市發現康熙年間古建築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