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三古建築 >> 古代建築資料 >> 古建園林 >> 府城明清古街

府城明清古街

日期:2016/12/14 17:39:08      編輯:古建園林

 黃昏時的漳州明清古街 

    這裡是古代漳州府城的中心地帶,至今保留著大批明清時期的古市井、古民居建築。在清末和民國年間,這裡是漳州的商業中心,因此沿街的店鋪大都保留了民國氣息。從漳州市政府向東南方向走五六分鐘,走到這片古街,就仿佛走進了一個年代的萬花筒——幾乎每每移步,都會有不同的風情。

    府城明清古街在現在的台灣路、香港路一帶。白石板路走上去有清脆的敲擊聲。兩邊的店鋪都是清末、民國年間的建築,大多數都是紅磚的兩層小樓,是典型的南洋風格建築。很多店鋪門口的白色大理石門匾上,還刻著“某某洋行”或者“某某商會”的字樣;小樓的陽台,欄桿都雕刻著精巧的歐式花紋。街道上有兩座相向而立的白色洋樓,是民國年間的廣東軍政首腦陳炯明專門用來接待來賓的館捨。

    在清末和民國年間,來自五湖四海的無數商賈都在明清古街做買賣,其繁華程度在當時的福建可謂首屈一指。閉上眼睛,似乎還能聽到馬車來來往往、小販們招攬顧客的喧鬧聲,商人們有的穿著長袍馬褂,有的則西裝革履,相互問好;來定做時裝的旗袍女子們低語嬉笑。

    兩邊的店鋪並不是直接面對客人,店鋪的前面有一條走廊,大約五步寬,“五腳距”即是漳州人對這種騎樓建築的叫法。亞熱帶季風氣候的漳州,雨季長,夏季炎熱,“五腳距”上樓下廊,整條街房屋相連、長廊相通,不僅可以遮擋烈日和雨水,由於走廊的地面略高於街道,下雨天也可以避免踩到積水。

    再往裡走,走到漳州文廟,便又換了一個時代。文廟是北宋慶歷四年,為祭拜孔子而建的廟宇。歷史上,朱熹、鄭成功、黃道周都曾到這裡祭祀孔子。文廟裡的大成殿是明代的木結構建築,並融入了北方的建築元素,殿內的柱礎千年以來從未更換。古街上還有建於明代卻有宋代風格的比干廟、太平天國侍王府。

    生活在這裡的人們似乎擁有一種獨特的寧靜——日出而作,日落而息,仿佛有一道自然的屏障隔絕了外界的喧擾。這兒承載著許多漳州人兒時的回憶,因為想喝一碗甜到心扉的四果湯,吃一份漳州特色的手抓面,還是這裡的味道更淳樸,更地道。

  1. 上一頁:
  2.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