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壽陽縣平舒古村落
日期:2016/12/14 17:42:33   編輯:古建園林夙夜寅清
書卷
祁隽藻銅像
休閒公園
起鳳樓
祁隽藻紀念館
祁隽藻故裡
民居
電視連續劇《天地民心》中,清代大儒祁隽藻悲壯而傳奇的一生給觀眾留下深刻印象。祁隽藻的家鄉在壽陽縣平舒鄉平舒村,沿著青石板鋪成的翰林御道,賞奇花異草,碧柳幽徑;穿過三重肅穆莊嚴的漢白玉牌坊,歎人生渺渺,風雲變幻;徜徉在儒雅空曠的帝師文化廣場,品歲月悠悠,千載史詩;漫步於登科及第的三才橋上,看流水潺潺,一去不返。騰蛟起鳳樓裡,憶懷祖輩偉業,彪炳青冊;古銅帝師像前,憑吊五朝元老,三代帝師。
壽陽縣平舒村是山西省第一批歷史文化名村,是"三代帝師"祁隽藻的故裡。祁氏是我國名門旺族,在清代260多年中,有進士5名,舉人13名,各貢若干名。豪傑俊邁,名卿賢相,摩肩接踵,彪炳史冊。上至一朝之相,下至一縣之令,為政朝野內外,足跡大江南北,學粹品端,清正廉明,在當時,影響很大。在清朝時全國流傳著"南林北祁"即江南林家,江北祁家,名震華夏。"狩陽有三寶,冬花甘草祁隽藻",民間有諺贊曰"一門五進士,三世四翰林","一門四翰林,三代帝王師",祁隽藻是鹹豐,道光,同治三個皇帝的老師。
祁隽藻(1793-1866年),字叔穎,又字實甫,號春圃,晚年號觀齋,山西壽陽人,是清代道光、鹹豐、同治時立朝正直的宰相,也是有一定名氣的詩人。他出生在一個三世顯達的望族家庭,幼年隨父親讀書,嘉慶十九年(1814年)考中進士,以後一路做官,不斷升遷,曾任國子監祭酒、戶部右侍郎、兵部尚書、戶部尚書、體仁閣大學士、禮部尚書等高官。他橫亘嘉慶、道光、鹹豐和同治四代,輔政為官達46年之久。還兼任過道光皇帝的上書房總師傅、鹹豐皇帝的太子太保銜、同治皇帝的弘德殿授讀。因此有"四朝重臣""三代帝師"之稱。祁隽藻是一位政績卓著的高官,又是一位博學多識造詣精深的學者,能詩善文,精於書法,勤於著述。他撰著的《馬首農言》傳世聞名,現已成為我國寶貴的文史資料,至今對我國北方旱作農業仍有很大的指導價值。他的文學造詣很深,一生作詩3000余首,著作有《曼九亭集》等20多種,他的詩歌語言質樸自然,不事雕琢,通俗易懂,許多詩篇深刻地揭示了封建社會農民的悲慘生活,具有強烈的現實主義精神。他的書法藝術造詣更深,由小篆入真行,師承"二王",出顏柳,參以山谷,深厚遒健,意到筆隨,自成一格,在清代中晚期被譽為"一時之最",為後世留下許多"人共寶之"的書法作品。
在平舒村街,祁隽藻曾經住過的祖屋舊跡還在,但已經破亂不堪,從僅存的殘跡中,我們很難看到當時祁家的屋捨比普通百姓家有更多的富麗堂皇。
壽陽縣計劃以"中華第一書香門第"為理念,將平舒村和龍門河村之間建設一個集觀光紀念、娛樂體驗、休閒度假、會議修學等功能於一體的旅游風景區,建設總投資2.8億元,規劃面積4500畝,分兩期建設。共分入口區、自然風光區、祁氏文化展示區、祁氏故裡及墓園游覽區、商業古街區、養生休閒區、休閒度假區、國學會議接待區等七大區域。一期工程投資8000萬元,景區祁氏故居、祁隽藻紀念館、騰蛟閣、起鳳樓、翰林大道、石牌樓、息園等主題景觀已全部完成。
雖然平舒村是一個很有名的古村,但卻在平舒村沒有游覽象其它古村一樣的古建築,相反,游覽了一批新建的富麗堂皇的大殿、牌坊、大道、公園等。正象有一位游人說的,在平舒村,游古村落不是特色,游新建築,接受廉政教育卻是真正的目的。
推薦閱讀:
四川會理歷史文化名城
山西靈石靜升鎮
天津歷史文化名城之三
澄邁羅驿千年古村的歷史遺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