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三古建築 >> 古代建築資料 >> 古建園林 >> 千年大汖 山水神奇

千年大汖 山水神奇

日期:2016/12/14 17:40:33      編輯:古建園林

    山西是中華民族的發祥地之一。隨著一代又一代的山西人在這片土地上繁衍生息,一個個寫滿歷史滄桑、镌刻下前人歷史印記的遺址、舊居也得以保存。

    山西民居中,首推的當數以喬家大院、常家莊園等為代表的晉商傳統大院。而除此之外,散落在山西各地的古村落同樣令人稱道。

    由上海通用汽車別克華北與山西晚報聯合開展的"寰行中國"別克·華北文化之旅——“醇美山西”探訪活動,便將視角首先聚焦於大山深處的一個古村落——大汖村。 
    大汖名片 
    “汖”,這個由山水組成的上下結構字,只有《康熙字典》裡才能查到。盂縣文化館館長郭秋彥介紹說,據記載,山清水秀之處為“汖”,表示水從山上流下來,就是瀑布。而在當地人們意識中,凡小於瀑布從高出跌落的水,都叫“汖”。因泉有三迭,故根據水迭的位置,可以依次分為“大汖”“二汖”“三汖”。像大汖村,就因為位於大汖處而得名。

    至於汖字的讀音,更是千奇百怪:字典裡讀“pìn”、紀錄片和廣告宣傳中讀“chǎng”、溫泉度假村取用的是“chàng”……“這些讀音都是誤傳。”郭秋彥介紹,按照當地人們的發音,這個字應該讀“càn”,四聲。因為在盂縣當地方言中,沒有卷舌音,“chàng”“chàng”等讀音都是不合理的。至於“pìn”就更不符合當地人的發音了。

    目前,大汖村已列入中華人民共和國四部局(住建部、文化部、財政部、文物局)共同組織評選的中國傳統村落名錄。

 
    蜿蜒路轉終覓古村 
    7月24日,啟程之日。在太原美通別克4S店前,4輛貼有“寰行中國”logo的別克君越車整裝待發,神采奕奕,為雨霧氤氲的早晨平添了一抹亮麗。

    2號車司機王和蘇,已經58歲,卻是隊伍中最認真的“童鞋”。直到出發前,還在調整座位,擦拭車標。“今天是第一次去大汖,很期待。”王和蘇說,巧的是,當天也是他第一次駕駛君越,“很早就聽說君越駕乘感好,但一直沒機會開,今天的路途波折,高速路、省道、鄉間小道都有,相信能好好感受這款車子的性能了。”

    6點30分,車隊出發。隨著厚重的車門關上的一瞬間,周圍立刻歸於寂靜,紛繁的心緒也瞬間松弛下來。通過君越搭載的安吉星系統,很方便地就定位了目的地。沒錯!接下來就是心無旁骛的馳騁了。從太原西北環高速到太陽高速,兩邊群山疊嶂快速閃過,對於前方的期待感也愈來愈濃。不到一個小時,抵達盂縣南高速出口。緊接著,向梁家寨方向行駛一段低速路段後,便進入到通往大汖的小路。這是一條被大山包圍著的狹窄沙石山路,到處是急彎陡坡。好在,我們的車子和司機都是最棒的,什麼崎岖、什麼急轉,一一輕松搞定。最終,沿著盤山小路,欣賞著沿路高山峽谷、叢林密布的如畫美景,30分鐘後,大汖村到了! 
    千年大汖山水相伴 
    走進大汖村,最先映入眼簾的是一株古槐,枝繁葉茂,郁郁蔥蔥,粗壯的枝干至少需要3個人才能合抱。抬頭遠望,正是依山就勢、坐南朝北的古村建築。整體建築坐落在靠近山頂的一塊巨大巖石上,自上而下,隨山勢以半椎式形式展落下來。建築都是帶有江南建築風格的土石樓,鱗次栉比,高低錯落,在朝陽的映襯下,宛如一座大山裡的“小布達拉宮”。

    面對尋訪團造訪,正在村口納涼、80歲高齡的韓雙朱老人主動做起了向導。老人從出生便生活在這裡。“村子四周環山,對面的兩座大山又成龍虎相對,龍虎交界之處,形成了山泉飛瀑,因此大汖也被稱作是有山有水的村子。”韓雙朱說,整個村子現有50余座小院落,500多間房屋。但所有房屋都沒有地基,單憑石頭,粘土蓋在光滑的巖石上,用石頭壘壁,用黃泥抹牆,木頭搭頂,再鋪上青瓦。細細觀察每一家房子,飛檐斗拱,雕梁畫棟,栩栩如生,出神入化。再看那四通八達的甬路,幾乎都用青石、石板鋪砌而成,險陡之處則由人工在巨石上鑿刻出台階。順著台階步步深入,似乎到了迷宮,四通八大的小巷依山而鑿,彎曲狹窄。或步步登高,或起伏蜿蜒,銜接著每個院落,連接著每戶每家。
  1. 上一頁:
  2.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