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恆(公元795-824年),唐憲宗第三子,母懿安皇太後郭氏,始封建安郡王,元和七年(812年)惠昭太子死,被冊封為皇太子。元和十五年(820年)正月為宦官擁立為帝,時年26歲,在位5年(公元821-824年)。中毒死,葬光陵。年號長慶。
唐穆宗光陵,位於陝西省蒲城縣北13公裡辛子坡村北的堯山之上,海拔1091米。
穆宗在位期間,游幸無常,好擊毬奏樂,沉於酒色,久不視朝,把國家政事忘在九霄雲外,使唐朝的政治腐敗,無力對付藩鎮,造成河朔三鎮再度割據,朋黨斗爭更加激烈,爭權奪利,互相傾軋。穆宗還希望長生不死,很早就開始服金石之藥。長慶四年(824年)正月十一日,穆宗中毒,病死在皇宮中的寢殿,終年30歲,葬光陵。
光陵因山為陵,周圍20公裡。陵園南北二神門距離2900米,東西二神門距離2350米,陵園呈東西窄、南北長。現存西南角阙遺址,底徑12米、高1.5米,位於皇邊村北,南神門北20米為獻殿遺址。范圍東西300米、南北150米,遺址內有清代畢沅書的唐穆宗光陵石碑。玄宮在半山上。
陵區原有石刻,與豐陵相同。現殘存四門石獅二對,形制同景陵。石獅身高175、身寬85厘米。石獅頭呈方形,眉脊突起、顴骨突出,軀體肥壯。
神道石刻組合同泰陵,東西列間距60米。
華表位於乳台阙址北107米。華表高715厘米。形制與崇陵石望柱相近。
翼馬位於石望柱北22米。翼馬身長2.35米、身高2.50米。東列翼馬,頭頂有獨角,角微小,披長鬃,垂尾;西列翼馬,頭頂殘,短鬃,縛尾。
鴕鳥均殘毀,僅於北列翼馬北邊發現殘鴕鳥石塊。
石馬在東列翼馬和殘鴕鳥石塊北發現兩個殘石馬,從殘存部分看,馬背置鞍鞯,均無馬镫,披障泥,系鞅鞦,飾杏葉。在殘石馬北邊,有一殘石人,腰系環帶,上有銙,從服飾看,系牽馬者。
石人身高2.68米。東列石人僅存1,位於翼馬北155米,形制同景陵;西列石人存4,頭戴高冠,冠前飾團花紋,兩側飾羽翅紋,穿廣袖長袍,袖胡過膝,腳著靴,雙手拄五節劍。
北神門外有石馬3對,均殘,東西列間距32米。南數第一對在阙址北62米,第二、第三對南北間距均為24米。從殘存部分看,形制同神道石馬。
光陵陪葬墓,據《長安志》載有二座,為恭僖王皇後、貞獻蕭皇後。《唐會要》卷二十一載,光陵陪葬有恭僖太後王氏和貞懿太後肖氏。現僅於光陵南邊的下溝村發現一陪葬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