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三古建築 >> 古代建築資料 >> 古建園林 >> 福建“省保”祠堂之九峰追來堂

福建“省保”祠堂之九峰追來堂

日期:2016/12/14 17:13:38      編輯:古建園林

追來堂內景

追來堂內景

這個門樓是追來堂最大的特色

這個門樓是追來堂最大的特色

    楊氏開基九峰,比王守仁在九峰建立平和縣治,還早了很多年。

    在平和九峰鎮區的城西,追來堂在泮池邊屹立如山。清風拂過,泮池蕩起了陣陣漣漪,水中的追來堂宗祠的牌坊式門樓波光潋滟,片刻後又清晰映在水面。村中長者稱,追來堂所在地是“美女獻花”地形,而九峰鎮的地形則是“醉翁倒地”,二者合稱“醉翁抱美女”。

    1518年,王守仁在九峰建立平和縣治,當時居住於此的楊氏已傳五世。其開基祖居住的祖宅“福山居”,在明嘉靖年間被後人改為祠堂“福山祠”,至清雍正六年,宗祠擴建成現有建築規模,才定名為“追來堂”。被譽為泰國中醫藥界泰斗的華僑楊錦忠,就是楊氏後人。

    【宗族名士】泮池碧水映門樓 彩瓷麗色如新制

    追來堂坐北朝南,為三進懸山頂式建築。建築飛檐翹角,裝飾華麗,石木構件雕刻細膩,格局完整,氣勢恢宏。半月形的泮池和門樓之間隔著一片祠埕,門樓完整倒映在泮池,猶如“美人照鏡”讓人啧啧稱奇。對族譜頗有研究的當地村民楊恭括介紹,本地祠堂與他處最大的區別就在於這座牌坊式門樓,他處少見門樓高於正堂的祠堂。

    追來堂門樓為仿牌坊式結構,外立面呈一字形,通面闊9.17米;上下三樓,通高6.79米。明間為雙開板門,大門兩側青磚砌牆,成壽字圖紋或方格狀,上制透雕石花窗和石柵欄窗,門前有集人物、動物、花草浮雕於一身的抱鼓石一對。門楣上書寫“楊氏宗祠”,兩側各鑲嵌乾隆年間的“龍鳳呈祥”景德鎮彩瓷一幅。

    楊恭括稱,上世紀80年代,彩瓷雕被人盜走,出關時被深圳海關攔下,幾經追查,確定為追來堂所有,這才失而復得。“很多人看了,都不相信這是清朝景德鎮彩色瓷磚。”雖經200多年歷史,彩色瓷磚依舊保持鮮艷色澤。門樓上除了“龍鳳呈祥”外,還有“魚躍龍門”、“出水荷花”、“十二仙人”景德鎮浮雕彩瓷裝飾,極顯華麗。

    楊恭括介紹,門樓上的彩色瓷磚都是景德鎮的窯工按照定制的尺寸燒制而成。穿過門樓,進入天院,拾階而上則到下堂,上、下兩堂與側邊廊圍合天井組成合院式建築。

    【派系繁衍】海峽兩岸傳一姓 九峰楊氏葬台北

    如今,追來堂的楊氏後裔,已繁衍至海峽兩岸,包括如今的福建、台灣、廣東三地。

    楊恭括介紹,明朝洪武年間,平和九峰楊厝坪開基始祖楊世熙,隨祖父及父親從汀州府寧化縣石壁村楊家坊入漳遷到南靖縣(時南靖縣含今平和縣全境),後定九峰鎮楊厝坪,宅稱“福山居”。明嘉靖年間,楊厝坪楊氏後裔以祖宅為地始建楊氏宗祠,初名“福山祠”。清雍正六年(1728年),由裔孫楊天若主持,將宗祠擴建成現有建築規模,定名為“追來堂”。乾隆七年(1742年),增高改建宗祠門樓成現存狀況。現在追來堂是平和九峰鎮、長樂鄉、崎嶺鄉,雲霄縣下河鄉,廣東省潮陽縣、饒平縣及台灣台北、高雄、台中、屏東、雲林、台南等地楊氏後裔共有的大宗祠堂。

    清代康熙、乾隆、嘉慶、道光年間,九峰楊氏開始往台灣遷徙移民。據《平和弘農楊氏族譜》記載,楊厝坪楊氏支系的第十三世祖楊國策,在乾隆十五年(1750年),攜妻東渡到台灣淡水廳芝蘭堡雙溪莊(今台北市士林區故宮博物院一帶)定居,乾隆十八年(1753年)返鄉後再攜弟婦林氏赴台,又傳下台北士林區的楊家倫房系。現在,在台北故宮博物院的後山上,還集中保留著楊國策派下的祖茔數座,墓碑額首均書“和邑”,表明其祖地來自福建省的平和縣九峰鎮,成為九峰楊氏後裔遷台的有力佐證。

    據載,九峰追來堂的楊氏後裔衍派到台灣的有數萬人口,改革開放後,台灣的楊氏宗親紛紛回鄉谒祖。

推薦閱讀:

诏安沈氏宗祠 沈耀初的故裡情

中國十大私家古典園林

揚州朱自清舊居

許昌王棽林故居

福建“省保”祠堂之九峰追來堂

這些明清期間的彩瓷雕,曾被盜

福建“省保”祠堂之九峰追來堂

門樓上雕刻精細的抱石鼓

福建“省保”祠堂之九峰追來堂

門樓上的透雕石窗

    【宗族名士】下南洋醫藥傳家 出泰國中藥泰斗

    同治年間,太平軍侍王李世賢、來王陸順德余部流竄到九峰,追來堂因此付諸一炬。

    楊恭括指著天井上開裂的巨型階石稱,這些階石就是太平軍焚燒祠堂造成的石階開裂,而門樓由於是磚石瓦結構,才幸免於難。如今祠中還保存清乾隆年間重修的碑記。

    “祠堂原有匾額都付之一炬,再加上族譜不全,追來堂留下的名人印記也就鮮為人知。”楊恭括說,追來堂走出去的後裔,當屬楊錦忠名氣最大。

    在追來堂的大堂裡懸掛著一幅照片,照片中,到泰國訪問的李瑞環和泰國華僑楊錦忠親密握手。這位後來被稱為泰國中醫藥界泰斗的就是追來堂的楊氏後裔。

    清光緒年間,楊錦忠其父楊友政到暹羅(今泰國),初工後商,在曼谷開設福安堂藥材行。楊錦忠繼承父業後,擴展為福安堂無限公司,自任董事長兼總經理,福安堂下轄3個以制中成藥為主的制藥廠,兼管石料加工廠和水果種植場。楊錦忠還擔任泰國衛生部醫藥管制委員會委員,聯華藥業公會永遠名譽理事長。後其妹楊志玲承擔起家族重擔,努力把漳州片仔癀等老牌中藥打入東南亞。

    【專家視角】牌坊門樓法式奇 工藝營造技術好

    平和博文館館長楊征介紹,九峰追來堂的牌坊式門樓,在造型上融合了客家與福佬區系建築的特色,高大雄偉,法式獨特。門樓上采用五彩浮雕瓷板的裝飾手法,圖案精美,色彩雍麗,彰顯出宗祠的富貴堂皇;其嵌瓷材料均從景德鎮窯口訂購而來,是清代陶瓷工藝與古建築營造技術的完美結合,具有很珍貴的科學研究價值。

    姓氏點擊

    楊

    追根溯源,楊姓與周姓本為同宗。周武王裔孫姬杼受封楊邑,為楊侯,建立楊國,子孫以國為姓。歷史有楊姓,距今約三千年。

    自西漢武帝元鼎四年設置弘農郡(今河南省靈寶縣一帶)以來,唐太宗編《大唐氏族志》,定八十五郡為貴族姓氏郡望,列“弘農”楊氏為九等之上上。自此,兩千多年來全國這支楊氏一貫以“弘農”為郡望,我國中原、南方閩粵楊氏,大都是“弘農”楊氏後裔。

    因中原戰亂或任宦避害,“弘農”楊氏遷徙入閩,如,宋朝詩人楊億祖先就是為了避永嘉之亂,遷徙閩越;陳元光麾下將軍楊統,追隨開漳聖王南下開漳,後定居浦城……其中,楊承休是平和楊氏入閩始祖,開閩距今一千六百八十余年,現在福建楊氏位居全省第十一大姓。

推薦閱讀:

诏安沈氏宗祠 沈耀初的故裡情

中國十大私家古典園林

揚州朱自清舊居

許昌王棽林故居

  1. 上一頁:
  2.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