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三古建築 >> 古代建築資料 >> 古建園林 >> 拙政園“移山入園”巧布景

拙政園“移山入園”巧布景

日期:2016/12/14 13:32:20      編輯:古建園林

原長風廠搬遷留下珍貴湖石假山

    為保護生態環境,原生態的太湖石早已禁止開采,風化年代久遠的老太湖石尤難尋覓。記者了解到,抓住百家巷長風老廠搬遷的機會,拙政園於近日成功購置了老廠門口一座已有30多年風化歷史、形態和材質俱佳的老湖石假山!拙政園管理處昨日證實,這批老湖石共35噸,無論色澤、石質、造型,與園內環境都非常協調,其中數十塊湖石已成為園內聽雨軒入口處、見山樓北駁岸新造小景組合的一部分。

    太湖石為典型的傳統供石,以造型取勝,“瘦、皺、漏、透”是其主要審美特征,具有很高的觀賞價值。56歲的袁樂強與太湖石打了數十年交道,他告訴記者,上世紀80年代,安徽廣德、浙江白硯、江蘇宜興三地是太湖石主產區,蘇州地產太湖石產自西山,如今都早已禁止開采。“傳統的太湖石開采後,即投在山腳,經湖水沖刷三五年後方初步成形,現在的少量太湖石多產自山東棗莊、費縣和湖南等地,品相要差很遠。”他回憶,“長風老廠這座湖石假山就是上世紀80年代初堆的,目前像這種老湖石已極難尋覓,可以說是彌足珍貴。”

    “慧眼識珠”的可不止拙政園管理處一家!昨天,已經遷至高新區建林路的長風老廠、現為中航工業雷達與電子設備研究院有關負責人接受記者采訪時說,企業去年9月到年底搬遷,考慮到這座假山與新廠建築風格不協調,正在為如何處理發愁時,包括拙政園在內,周圍有好幾家大酒店都不約而同上門來競購,“我們最終選擇了拙政園,也算是為遺產園林保護做一點好事吧”。

    然而,“買山容易、移山難”。要盡量減少石材損耗,拆卸、裝運太湖石,必須由專業工程隊伍來施工。本周一施工當天,盆景工出身,從事假山、園藝小品制作數十年的袁樂強,帶來了10多個有專業技術的工人,還有一輛15噸的大吊車,“最難拆的是頂峰,先要用電鎬松水泥、斷鋼筋,然後再吊裝,”他告訴記者,“湖石重35噸,一輛5噸卡車來來回回跑了7趟。”“太湖石是不可再生的寶貴資源,這批湖石無論自然形態、風化程度、石質都非常不錯,而且與蘇州園林使用的傳統太湖石相協調。”昨天,市拙政園管理處主任劉金德告訴記者,“用這批湖石在路邊草坪、池邊駁岸上造一些組合小景,既能保護草坪、駁岸,又能美化環境,園內聽雨軒入口和見山樓北駁岸的湖石小景,游客反響就非常好”。他表示,此次收購長風老廠湖石假山,是對緊缺的湖石資源作的一次前期儲備,接下來將對這批湖石進行歸類置放,做到物盡其用。

推薦閱讀:

千年不壞的保國寺 千年的傳奇與延續

豐白簠

關於七千年前稻米部落的揭秘

避暑山莊及周圍寺廟文化遺產保護落實到位

  1. 上一頁:
  2.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