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青年報記者昨天從頤和園管理處獲悉,備受關注的頤和園“涵虛”牌樓修繕工程將於下半年啟動,力爭年內修繕完成。修繕工程主要對涵虛牌樓大木構件進行加固修繕,同時對其屋面、斗拱、木裝修、望柱、油飾彩畫等部位的殘損進行相應的一般性修繕。整體修繕工程盡可能“不改變文物原狀”。
涵虛牌樓聳立在東宮門外,它是頤和園的起點,可視為頤和園山水樂章的“序曲”。清代帝王進入頤和園以前,首先遠遠望到的正是這座牌樓。萬壽山、佛香閣等標志性景觀正好處於涵虛牌樓柱枋構成的畫框之內,引發人們對頤和園湖山秀色的聯想。再加上涵虛牌樓始建於乾隆年間,雖然後代均有修繕,但其結構處理方式和建築構件都保留了清代建築特點。牌樓上方“涵虛”、“罨秀”兩處匾額均是乾隆御筆親提。因此,涵虛牌樓具有很高的藝術價值和文物價值。
歷經多年的風吹雨淋,現如今,涵虛牌樓的一些木質構件出現了不同程度的變形、下沉、開裂等現象,油飾彩畫褪色、龜裂也比較嚴重。昨天下午,北青報記者在現場看到,牌樓的斗拱彩畫褪色嚴重,貼金氧化變黑,斗拱多處有鳥類糞便堆積,污染嚴重。
頤和園副園長秦雷介紹,涵虛牌樓修繕工程將於下半年啟動,力爭年底前修繕完成,這也是市公園管理中心今年計劃開展的16項重要古建修繕項目之一。
實際上,早在2013年,頤和園就對涵虛牌樓進行了全面詳細的現場勘察,並制定出修繕工程方案,由專家評審。隨後經過向市文物局和市公園管理中心審批,目前已進入預算審計階段,即將動工。
“此次修繕為一般性修繕,主要對涵虛牌樓大木構件進行加固修繕,同時對其屋面、斗拱、木裝修、望柱、油飾彩畫等部位的殘損進行相應的一般性修繕。”秦雷說,涵虛牌樓的上一次大修在1985年,當時更換了大部分的主要大木構件。現在雖然各構件有些開裂、變形,但就構件本身來說,沒有嚴重的糟朽情況。涵虛牌樓的修繕工程盡可能“不改變文物原狀”,盡量保留原有構件,保留傳統工藝和原有做法。秦雷表示,通過整體的修繕,主要解決建築目前存在的具體病害及問題,“真實、全面地保存並延續其歷史信息和全部價值,修繕由‘自然力’和‘人為’造成的損傷,制止新的破壞”。
釋疑
涵虛牌樓木構件為何變形、開裂?
涵虛牌樓的大木構件為何會出現變形、開裂等現象?據了解,牌樓1985年進行了落架大修,更換了主要承重大木構件(如柱子、大小額枋、龍門枋、戗桿等),這些承重大木構件的選材為美松,因為美松是當時古建承重構件的提倡用材。但是經過30多年的實際觀察,發現美松的材質強度並非很高,容易造成承重構件變形。再加上交通污染等環境問題,如今大木構件出現了變形、開裂等現象。
隨著大木構件的變形劈裂,表面的油飾彩畫也受到影響。現存油飾彩畫均為1985年按原式重繪的金龍和玺彩畫,在自然環境侵蝕和大木構件變形劈裂的雙重影響下,牌樓地仗(“地仗”是包裹在木構件表層形成的灰殼,主要起保護木構件的作用,並在其表面塗刷油漆)普遍開裂,油飾、彩畫嚴重褪色。
但是,由於目前大木構件自身沒有明顯深度糟朽現象,只是變形較為嚴重,所以在此次修繕過程中,主要還是對涵虛牌樓的大木構件進行加固修繕,只對局部構件進行更換。對於新更換的木料,材質要求應符合質量檢驗評定標准的規定,無腐朽、無蟲蛀,使用干燥的一等材。板材、斗拱、裝修用料為一級紅松。
觀點
建議公交場站外遷 恢復“世遺”完整性
北青報記者實地探訪時發現,涵虛牌樓位於頤和園的園牆外面。然而,在牌樓與東宮門之間,還有一個大型停車場,不少終點站為“頤和園”的公交車停放在那裡。圍繞涵虛牌樓建成一個環島,大量公交車和私家車在其周圍穿梭。30多年以前,沒有用環島將其隔離的時候,涵虛牌樓正好處於馬路中間,過往車輛從牌樓當中通過。
正是由於特殊的地理位置,涵虛牌樓歷史上曾多次受到車輛撞擊。僅1984年和1985年,兩年時間就遭受了5次撞擊。於是,在1985年開展了大修工程,同時將車輛通道改在牌樓南北兩側,車輛不再從牌樓中間通行。即便如此,2013年6月,一輛公交車撞傷了頤和園東宮門影壁,造成影壁西北角須彌座以上約2米的磚柱及線枋子向外傾斜。
1998年12月,頤和園以“世界幾大文明之一的有力象征”高度評價,被列入《世界遺產名錄》。實際上,按照世界文化遺產保護的要求,頤和園分為核心地帶、景觀過渡帶和緩沖地帶三部分。涵虛牌樓正好處於核心地帶上,機動車輛在這一區域通行,破壞了世界文化遺產的完整性。
為此,頤和園呼吁盡早將東宮門和涵虛牌樓以內區域劃為步行游覽區,並建議將公交場站外遷,保證東宮門建築組群的安全,為頤和園的有效保護提供必要空間,同時也為游客提供安全優美的游覽環境。
內存
建國後曾四次大規模修繕
1952年:照原樣油飾整修涵虛牌樓,用馬口鐵皮包裹戗柱。
1963年:牌樓下架油飾(將牌樓拆解下來,進行油飾彩畫,隨後再歸位)。
1985年5月:牌樓落架大修,更換全部柱子、大小額枋、龍門枋、戗桿等主要大木構件,挑檐桁、正心桁、扶脊木、角梁、斗拱等構件局部更換,其余整修加固後繼續使用。更換的承重大木構件均為美松,斗拱、花板等為紅松。同時將車輛通道改在牌樓南北兩側,車輛不再從牌樓間通行。
1990年:更換戗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