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三古建築 >> 古代建築資料 >> 古代建築名稱 >> 嘉靖皇帝發跡地

嘉靖皇帝發跡地

日期:2016/12/14 23:56:03      編輯:古代建築名稱




歷代先民的勞作創造,幾千年的文明積澱,在這塊幅員4000多平方公裡的土地上,留下了大量的文化遺產和名勝古跡。其悠久的文化傳承,豐富的楚文化涵容,濃烈的文化色彩和歷代名人留下的詩畫墨寶、人文景觀,孕育了燦爛的鐘祥歷史文化,被譽為“大地博物館”。

鐘祥市地處湖北省中部,漢江流域中段。這顆鑲嵌在荊楚大地的文化明珠,有著廣袤肥沃的土地和優越的地理環境。美麗的漢江貫通南北,沿江兩岸平展開闊,東西兩側群山對峙,山地,丘陵、平原、河港、湖泊兼而有之。鐘祥有文字記載的歷史長達2700多年。公元前701年,鐘祥為楚別邑,稱郊郢,系楚國陪都。後代屢次變更,曾先後名為郢縣、石城、苌壽縣、長壽縣等。明嘉靖十年(1531年),因嘉靖皇帝生養發跡於此,便升當時管轄這裡的安陸川為承天府,成為中央三大直轄府之一。同年,取“祥瑞鐘聚”之意,御賜縣名鐘祥,。

作為楚國的陪都,鐘祥不僅是楚文化的發祥地之一,也是楚文化繁榮發達的一個中心。推開鐘祥厚重的歷史文化的大門,清新而浪漫的楚文化氣息撲面而來楚文化的產生和形成離不開鐘祥這片沃上,在我國最早的詩歌總集《詩經》的305篇中,就有十數篇如《關睢》、《漢廣》等充滿楚國韻味的詩文和鐘祥有著密切的聯系。鐘祥郢中地區現存的古蘭台、子胥台和白雪樓、聽雪樓、宋五井、陽春白雪碑、莫愁渡、莫愁村等楚蹤遺跡,如滿天星斗,在楚文化蔚藍色的天幕上熠熠生輝。

鐘祥是嘉靖皇帝的生養發跡地。明正德十六年武宗駕崩,因其無子嗣,慈壽皇太後與首輔大學士楊延和遵奉“兄終弟及”之祖訓,推舉興獻王的長子為皇帝,這就是後來的嘉靖皇帝。嘉靖帝即位後,經“大禮儀”之爭,追封自己的父親為獻皇帝皇帝,並以帝陵規格大規模重修生父墓葬,即顯陵。嘉靖十八年(1539年)其母死後,也將其歸葬顯陵。





明顯陵圍陵面積183.13公頃,整個陵園雙城封建,其外羅城周長3600余米,紅牆黃瓦,金碧輝煌,蜿蜒起伏於山巒疊障之中。由30余處規模宏大的建築群組成,依山間台地漸次布列有純德山碑、敕谕碑、外明塘、下馬碑、新紅門、舊紅門、御碑樓、望柱、石像生、棂星門、九曲御河、內明塘、稜恩門、陵寢門、雙柱門、方城、明樓、前後寶城等,疏密有間,錯落有致,尊卑有序,建築掩映於山環水抱之中,相互映襯,如同“天設地造”,是建築藝術與環境美學相結合的天才傑作。


顯陵自明正德十四年(1519年)修建起,直至嘉靖三十八年(15的年),歷時和年建成。陵園外羅城周長3(0)米,紅牆黃瓦,金碧輝煌,蜿蜒起伏於山巒疊嶂之中。陵園由30余處規模宏大的建築群組成,依山間台地漸次布列有純德山碑、敕谕碑、外明塘、下馬碑、新紅新紅門、舊紅門、御碑樓、望柱、石像生、棂星門、九曲御河、內明塘、稜恩門等,疏密有間,錯落{徵,尊卑有序,建築掩映於山環水抱之中,相互映襯,如同天設地造,是建築藝術與環境美學相結合的天才傑作。

顯陵是明嘉靖初期重大歷史事件“大禮儀”的產物,規劃布局和建築手法獨特,在明代帝陵規制中具有承上啟下的作用。其陵寢建築中金瓶形的外羅城、九曲回環的御河、龍鱗神道、瓊花雙龍琉璃影壁和內外明塘等都是明陵中僅見的孤例,尤其是“一陵兩冢"的陵寢結構為歷代帝王陵墓絕無僅有,由瑤台相連而成啞鈴狀的兩座隱秘的地下玄宮神秘莫測,一直為世人稱奇。

除了歷史名勝,鐘祥的自然景觀也是絢麗多彩的。客店自然風景名勝區,是國家大洪山風景名勝區的重要組成部分,森林茂密,溫泉遍布,溶洞眾多,其中黃仙洞相傳為道家祖師黃石公修煉之洞,以大、奇美、絕遐迩聞名。

黃仙洞地處大洪山脈南麓,洞口壁高0咪,寬70米,洞內蜿蜒曲折,跌宕起伏。洞中?萬多平方米的雲盆“瑤池”,形成了黃仙洞“山上有洞,洞中有仙,洞中有河,河裡有洞”而的中華奇觀。相傳,有東海龍王之子黃龍經過地下暗河到位於娘娘寨的瑤池偷看仙女沐浴,後玉帝大怒派黃仙前來緝拿,黃龍聞風而逃,而黃仙欄鋒到黃龍不敢再上天宮,後久居此洞修煉,而得名。

四季分明的氣候和山清水秀的怡人環境,賜予了鐘祥人健康長壽的身體。據全國第三次人口普查,鐘祥的百歲長壽老人居全國第三位,歷來被譽為“長壽之鄉”。

旅游TIPS:

可先坐車到荊門,然後轉前前往鐘祥,荊門中心客運站07222338414

景點:明顯陵50元;黃仙洞60元;莫愁湖50元;文峰塔20元。

咨詢電話:0722-3222513。
  1. 上一頁:
  2.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