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三古建築 >> 古代建築資料 >> 古代建築名稱 >> 仙市古鎮

仙市古鎮

日期:2016/12/15 0:10:53      編輯:古代建築名稱



仙市鎮依偎在釜溪河畔,這千年古鎮經歷了無數的風風雨雨仍然風韻猶存。曾是自貢井鹽出川的必經之地,被譽為古鹽道上的明珠,又因“四街、四棧、五廟三碼頭、一鯉三牌坊、九碑、十土地”,以及精美的古典建築群和佛教文化的興盛而聞名遐迩。因此,被四川省人民政府批准為省級歷史文化名城,並相繼確定為省級小城鎮試點鎮。

仙市古鎮有四條街:正街、半邊街、新街子、新河街,全長662米。事實上,一圈下來,大半個小時就能轉完。但是,沒有人不會被這裡獨特秀麗的樓閣建築和旖旎的自然風光而陶醉,甚至流連忘返。
古鎮釜溪河畔這座曾經的鹽運第一大水碼頭不算大,卻因“四街、四柵、五廟、三碼頭、一鯉三牌坊、九碑、十土地”而遠近聞名,古鎮建築仿佛一幅“仙女側臥圖”側臥在釜溪河灘,故名“仙灘”。由於運鹽的船工要歇,還有從自流井過來的鹽擔子也要歇,要歇就要吃要喝要買東西,而且鹽也可以就地交易,於是這座始建於1400多年前隋代的小鎮因鹽繁榮興旺起來。

  走在街巷中隨處轉轉都會遇到明清時期的各種建築,比較有名的貴州廟實際上就是當年貴州鹽商的會館。貴州會館當街而建,大門非常簡約,或許是太逼近馬路,門前沒任何飾物,只是兩邊門柱的上方,各有一尊小巧的石獅,一尊匍匐,一尊站立,有別於傳統的對稱造型。貴州廟裡的戲台,沒有飛檐,盡顯簡樸的明代建築風格。

 仙市的趕場很有四川鄉村的味道,趕場時間到來,人們紛紛通過陸路、水路趕到仙市鎮。有的是來販賣家禽、土特產、手工業品,有的是購買農村生產資料、生產生活必需品;有的是來就醫、修理物件、學習生產與技術技能;有的是來“打牙祭”,美食一頓;有的是來“擺農門陣”品茶聊天會友,吟詩唱曲;有的是來打橋牌、麻將,贏點小錢的;還有的是來推銷產品,賣“耗子藥”“豬兒樂”的。仙市鎮的趕場景況中“川味”比較濃,人們除了品茶“沖殼子”(聊天),抽大長煙袋,打橋牌、麻將,還能看到久違的“木陣子”(木蒸籠)、“火兜兜”(個人取暖用的竹編火盆)、“娃兒背”(專供嬰孩坐乘的竹編背簍)……當然了,場子自然少不了美食,辣得要命的“火爆兔肚”“富順豆花”和香噴噴的“紅焖豬肘”“仙市板鴨”,都是讓你盼望著下一次趕場的最好理由。
 古鎮老街,處處充斥著美食的香味。烘肘、跳水兔、河魚、豆花,獨具地方特色的美食很多,而且“相因”(土話:便宜),游人爭相食之。
  1. 上一頁:
  2.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