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陵
日期:2016/12/15 15:31:20   編輯:古代建築名稱中國西漢宣帝劉詢的陵墓。在陝西省西安市曲江鄉三兆村南。始築於元康元年 (公元前65),初元元年(公元前 48)漢宣帝葬此,為西漢諸帝陵中規模較大、保存較好的一座。1982~1984年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對陵園、寢園遺址和陪葬坑進行了鑽探和發掘。1988年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公布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陵園平面方形,邊長430米。牆夯築,基寬8米。四面正中各辟一門,門址通寬85米,進深20米,由門道、左右塾和左右配廊組成。門道寬13.2米,底鋪素面方磚,正對陵墓羨道。門道兩邊為左塾和右塾。左右塾外側,分別與左右配廊相連。王皇後陵的陵園及其門址形制與杜 陵陵園基本相同,唯其規模較小,邊長330米。
寢園位於陵園東南,四周築牆,北牆利用陵園南牆東段(即陵園南門以東的南牆)。平面長方形,東西173.8米,南北120米。辟有南門3座,東門和西門各 1座。寢 園裡有寢殿和便殿兩大組建築。寢殿是寢園的主體建築, 位於寢園西部,東西107.8米,南北110.6米,面闊十三間,進深五間。周施回廊,地鋪素面方磚,廊外有卵石散水。便殿在寢園東部,是一組多功能的建築群,由殿堂、院落和成套的房間組成,有周密的地下排水設施。寢園南部有大面積的房屋建築,當為守陵者住所。王皇後陵寢園在王皇後陵園西南,形制與杜陵寢園相近,規模較小,東西129米,南北92米。
陵墓居陵園中央,封土覆斗形,底部和頂部邊長分 別為175米與50米,高29米。四面正中各有一條羨道通向地宮,大小、形制基本相同,寬 8米,底部在封土邊處深達20米。與宣帝合葬的王皇後陵墓在杜陵東南 575米,又稱東園,陵墓封土亦為覆斗形,底部和頂部邊長分別 為145米和45米,高24米。
陪葬墓現有封土者62座,分布在杜陵東南、東北和北部3處,其中以東南的數量較多,規模較大,分布密集,排列有序。根據文獻記載,陪葬的有大司馬車騎將軍張安世、丞相丙吉、建章衛尉金安上、中山哀王劉竟等。
陵邑位於杜陵西北2.5公裡,平面長方形,東西2100 米,南北 500米,是西漢諸陵邑中人口較多的一座城邑, 居民中有不少“隨帝陟陵”而居的達官顯貴。 出土遺物主要為磚瓦建築材料。磚有方磚、長條磚, 紋飾有素面、幾何紋和小方塊紋。瓦當有“長樂未央”、“長生無極”。還有鐵刀、鐵□、鐵釬、鎏金銅構件、 鐵镞和五铢錢、大泉五十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