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下店,數賒店
也許你經歷過一些旅行,對那些所謂的歷史、古跡早就沒多少興趣,但到了河南,你卻不可以繞過這個叫做賒店的小城,小城裡一個叫做山陝會館的建築奇跡!136年啊,以當時人的壽命來算,得四代人接力,才可以完成這件作品!已算不出用過多少工匠了,只是有個這樣的傳說:老佛爺慈禧聽聞有這麼一處地方,就說“這樣的地方,只配皇家擁有”。大筆一揮,一龍一虎兩個大字貼在了會館的大堂,從此這裡就成了她的第六個行宮!
山陝會館是由那些細微到手勢、葉脈,繁復到幾乎瑣碎的精致的雕刻構成。從琉璃到石頭到木頭到磚瓦。在中國,還沒有任何一處古跡,有如此繁多的雕刻。
從獅身人面馬腿鷹翅的四不像,到騰飛的巨龍,春意盎然的牡丹海棠,每一刀都精美到人物的肌膚,花朵的紋理,既虬勁有力,又溫柔似水,每一個造型都張揚到極致。賒店人說:我們的木雕有六層。故宮也沒這麼多!這足夠華麗,足夠詭異,足夠讓山陝會館的名頭從賒店這個中原小鎮一下子泛濫開來,傳遍大江南北。
從照壁的雕塑上,幾乎都能看到那個時代的流行元素。色彩艷麗的琉璃,蔥郁芳香的花朵,穿著長袍大袖的商人。
過了照壁,便是名為懸鑒樓的戲樓。它是我國保存最為完好的一座三層戲樓。戲樓是純木搭建,由四座碩大的雕花石座托舉著,每個石座都精雕細刻,無一重復。那種直徑幾十厘米的木頭,少說也得有幾百年的生長期,被雕得花團錦簇,安插成橫梁、脊柱。樓上的人演戲,樓下的人得伸著脖子聆聽,這樣聽來的莫非才真的叫做天籁?這樣精美到極致,這樣規模的古戲樓,在全國,也僅有這一處。時光去了,這些木頭石頭還在,數說著無盡的蒼涼。
山陝會館的鐵旗桿,用生鐵鑄成。是中國現存規模最大、最高的鐵旗桿。像守衛的兵士,威武雄壯,高聳入雲。
一塊誠信碑,被賒店人精心地保護在木框玻璃罩下。碑上雕刻著數百年前的商界清規戒律,可謂字字珠玑。就憑這一塊碑,賒店人也可以在中國的商業史上,驕傲地占據第一把交椅。
賒店古鎮是清明時期的商業重鎮,也是國內保存最為完好的商業古鎮原型
會館是用幾千塊五彩絢爛的大理石鋪路,那種陰冷透頂的涼,讓你一腳踏上去所有的雜念頓消。每邁一步,都像在閱讀一段歷史。
山陝會館的每個石柱,每塊板磚,都描摩著尊善崇信的神話故事情節。在這裡,有著最悠閒的奢侈,最接近天堂的純淨。你盡可以赤腳在這裡尋一回童年。站在這裡,我們羞愧於自己的浮躁。現代化的生活,一日千裡的快,讓我們的人生充滿了功利,漸漸喪失許多東西。在世界面前,我們越來越捉襟見肘。缺少厚重的歷史帶給我們的那份底氣,我們還能拿什麼去和別人論短長?
這裡的每一處空隙裡都填滿了故事。它是城市中的村落,又是村落中的孑遺,這份古舊,沉澱的都是過去。但它是最能代表我們的古老我們的文明我們的先進的東西。這幾千年傳承下來的藝術,這民族的骨子裡的大氣。這重重的濃濃的一筆,塗抹在現實的額上,也是耀眼的精彩和明亮。就連那個文革時被砸掉頭的老壽星,也是一種美,不過是帶了歷史痕跡的滄桑的美,殘缺的美!
出會館,便是一道悠長的明清古街。犄角翹檐的建築,整齊劃一。百年老街洋溢著古樸的新鮮。帶了點大清的神秘,每一個扁額,鑲嵌的都是一幅歷史的寫照。風格奇特,不一而衷。汲取了百年前的素雅,也吸納著現代的一切光鮮。張揚,奢侈。五彩六色的酒幡,在頭頂嘩拉拉地悠來蕩去,這裡的一切仿佛都和時間沒什麼關系。每間房捨每條甬道都有它們的悠閒。每個店主也是如此。像是,就這樣消磨著,才是它們的使命。他們的人生。那些游人像是他們的親戚,一句“來了?”就拉近了千山萬水的距離。血緣裡的親。他們以他們的方式輾轉著日月星辰的變遷。
店鋪裡經營的大都是現在的東西。有玉器,字畫,老酒。店裡安裝有電器,水管,都是現代人添加的。店主熱情地招呼著過往的行人,不難看出賒的精髓早被滲透在每個人的精神裡。
就連那個不起眼的小店,早點,油茶,也是笑開的一張臉。不問價錢,先吃了再說。這也是賒的一種诠釋。散淡的生活,讓他們始終秉承著祖先的本色,不唯利是圖。這個幾百年前就墊定的基調,是不能繞過的根本。
社旗人招待遠方的客人,無須攪盡腦汁,只要隨便拿出一瓶酒,也可以驕傲地說:這是俺賒店的老酒,幾千年了啊。賒店人沒有誇張。這老酒,在劉秀興漢時就曾名揚天下。
賒店的來歷要追蹤到漢朝。傳說光武帝劉秀龍潛南陽時,表面落魄,實則積極訪將求賢、一心光復漢室江山。有一次劉秀與訪得的幾員大將聚在一個酒家喝酒,喝到酣暢處,雄心頓起,決定起兵光復漢室。起兵得有帥旗呵,抬頭一看,酒家的酒旗正高高飄揚在空中。恰巧的是,這酒家也姓劉。於是賒了這面酒旗作帥旗起兵,揭開了他光復漢室的大舉。事成後,賜此地為賒店。至今,國人雖不識賒店,但沒有人不知道賒店老酒。
這故事因年代久遠,已不可考。但離會館不遠,便有明清的碼頭遺址。那時,潘水趙水連綿千裡,水草豐盛。前九北七十六省的商船絡繹不絕,尤如夜夜笙歌美人畫舫的秦淮河。陝西人順河而上,在這裡歇腳,湖南湖北人從長江上下來,帶來南方人的絲綢,更遠的閩浙人從武夷山下出發,帶來大批的茶葉,古瓷。這裡是南北的中轉碼頭。往北,便是陸路了。他們從這裡換乘馬匹、駱駝,再穿過崇山峻嶺,崎岖山路,最遠,到達俄羅斯的聖彼得堡、莫斯科。這條綿延萬裡的茶馬古道,是當時南北、東西的交通要地。這個名不見經傳的小鎮一時風生水起,熱鬧非凡。光是各省商家所建會館便有十余座。七十二條古街各有各的營生。
京漢鐵路的滾滾車輪,淹沒了茶馬古道的粼粼車馬,進爾摧折了潘河趙河的茫茫舟楫。煊赫一時的賒店,漸漸沉寂。曾經壯觀的碼頭,也在麥田野草的覆蓋下,尋不到那片繁華。只國人一句“一個賒店鎮,半部商業史”的評價,還在賒店人的心裡,一次又一次地被刷新。
在我們采訪的路上,一位老人看我們扛著拍攝器材,問:你們拍不拍古城牆?一句話,把我們引到賒店又一處輝煌裡。
賒店的古城牆是一道寬不過三五米的土牆。上面蓑草離離。牽引著潘河趙河,綿延十幾公裡。如果不是順著城走,你寧願相信它只是一條大堤。但老人肯定地說,它就是賒店的城牆啊。我小的時候,城牆是磚頭的,但賒店人窮呵,為了蓋房子,就把城牆上的磚一塊塊地敲掉了。直到剩了這光禿禿的土牆。
古城磚是有的。——說這話的是一個八十六歲的老人。他帶我們在河堤上走了幾公裡,來到一處芳草萋萋的土堤上,扒開草叢,一片約有十幾米的磚牆裸露出來。就是這一小片的古磚,足夠證明這一條長堤,便是曾經的賒店古城牆。老人指著遠處的荒灘,說:那裡就是潘河,往前,就是古碼頭。我們仿佛看到了興盛時的潘河滿河的舟戟。
賒店,賒來的一個古城。一個賒字,興盛了這些年,而且還將無休止地傳承下去。這是連當初那些個商賈也沒想到的吧。經歷了這些年的風雨,甚至文革那麼慘烈的運動,這個美麗的古鎮能夠保存完好,不僅有山陝會館,還有諸如福建會館,火神廟,镖局等古跡,個中因由,有許多個版本。賒店花枝春農業合作社的楊總這樣解釋:文革時,賒店改為社旗,這桿社會主義的大旗,只顧了抓革命,什麼都荒廢了,人人都餓得沒了力氣,誰還有精力去破四舊?這裡就只能靜靜地沉睡著。只幾個青春意氣的年輕人揮斧砸掉了幾塊凸兀的石頭,別的,對於這麼龐大的建築,他們,力不從心。但這麼精美龐大的宮殿能歷經幾百年的風雨完整地保存下來,還得益於當地人對它的熱愛。傳說文革時,老館長是用鋸末摻沙土覆蓋,外面砌上水泥,才躲過紅衛兵的洗劫,保住了最心愛的石刻。因了這些有心人,山陝會館才能在百年滄桑後,依然以雄壯的風姿巍然屹立!
夏天,這裡被高大的牆壁遮擋著,有著無盡的涼爽,小城的人到這裡乘涼,午睡。冬天就來這裡避風,曬暖。靠在厚厚的青磚牆上,像枕著一段厚重的歷史,惬意,安穩。興致時,爬到戲樓上,大喝一聲:有為王我坐江山…
它是我們社旗的驕傲!——說這話的還是楊總,陪我們一直在會館裡,在古街裡一遍遍走。這樣的路,他不知走過多少回。從少年走到中年。雖然現在舉家搬到省會,可每年還是要回來走上幾次。一到這裡心就靜了,所有都市的喧囂都被拋得遠遠的。依托社旗,他在縣城十幾公裡外經營一個幾千畝的農業生態園。最古老的古鎮,和最現代的生態農業的結合,他拿什麼當作結合點?他說,賒!字典上一個極其普通的釋義的漢字,在賒店,它卻是被奉為經商的最高境界。他就用這一個字經營著他的生態園,規模越來越大。
一個字、一個會館,決定了賒店,這個小鎮的價值和地位。我們很難揣測興建時的艱難和民眾的非議。但至少現在,它是我們的瑰寶。沒有它的光彩,社旗,將多麼遜色。倘若沒了這會館,社旗,還有多少歷史?它的屹立,至少是一種氣勢。其實,每一個現在,都是歷史,有沒有價值,這是歷史的事,和我們何干?!這樣精致的建築,不怕瑣碎,不計較價值,只為輝煌的一刻。正如所有的古建築一樣,在這裡,他們和外界屬於兩個不同的世界,只沉醉在自己的生活裡,用厚厚的牆,包裹了一個天地,他們要往何處去?封閉自守地在新時代裡,每天被人打量著,接受著挑剔或贊美,遇上某一個節日,被熱烈地渲染,再迅速地冷卻,它依然半遮半掩地扼守著秘密。誰都忘了,當初,它也是世俗、瑣碎地,有過雞鳴狗盜的,有過才子佳人的傳說的。
有風的日子,那蝕得千瘡百孔的酒旗,在頭頂上飄搖。兀自地存在著,不問意義,不問結局,和我們的時代保持著一份禮貌的距離,誰也融不進誰的內裡。互相尴尬地對視著。只是,時不時地有幾個老人,蹒跚著走過來,感歎幾聲,尋找回憶。是留戀,還是歎息?
在社旗的歷史上,賒店,既是一處炫耀的資本,又是一處華麗的傷口。燦爛的痛楚著!當初的茶坊酒肆,華服珠履,奢華了幾百年,而社旗,這個早就把賒供奉為經商之根本的小縣,卻連續數年,上榜為國家級貧困縣!
夕陽下,山陝會館古樸莊嚴地洋溢著舊時代的記憶,以及盛極一時的商賈風韻,和現代有種格格不入的距離,落寞地看著古街上熙熙攘攘的人流車流,只有春雨過後的晚霞還和過去一樣熱烈,沒沾染上一點現代污濁的工業氣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