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三古建築 >> 古代建築資料 >> 古代建築名稱 >> 品一品最正宗的鳳凰姜糖

品一品最正宗的鳳凰姜糖

日期:2016/12/15 0:08:03      編輯:古代建築名稱




    從走人鳳凰古城的那一時刻開始,你的嗅覺立刻就會被街上四處飄著的辛辣與甜蜜混合的氣味所吸引。姜糖團被極為誇張地掛在鐵鉤上拉長、繞圈,再拉長,再繞圈,經過反反復復地拉扯,鳳凰最出名的特產--姜糖便做好了。抵擋不住熱情的店家先嘗後買的游說,拿了一塊來吃,吃到嘴裡的姜糖,聞著香,咬著脆。

    姜糖最早發源於南方,因為南方氣候潮濕,姜亦有祛濕驅寒的功效。北方姜糖自古不多見,只有偶感風寒時家人才會煮上一碗姜茶,原汁原味,辛辣嗆鼻,年輕人都不太喜歡。於是現在用三兩片姜和兩杯可樂煮一杯“姜糖水”,是近幾年頗為流行的喝法。但多數如我一樣的北方人不愛吃姜,僅加點姜末於菜中作為調味尚可接受,但姜在南方人的食譜中絕對占有舉足輕重的地位。北方立冬有吃餃子的習俗,而在南方則多是要食姜的,如姜飯、姜圓、姜母鴨、豬腳姜等,驅除濕寒才好安穩過冬。鳳凰人更是聰明,自清朝乾隆年間便已將姜和糖制成可口的糖粒子,不僅可預防感冒、祛痰平咳、開胃生津,而且還可作為一款香辣甜美,酥脆可口的休閒小吃,隨時享用。




    古城內生產姜糖的小店很多,這些小店大多是家庭作坊,店面規模和制作工藝大致相同,連招牌都差不多,都標有一些正宗、祖傳之類的宣傳。但資格最老、味道最正宗的,還要算是沈從文故居旁的鎮竿張氏姜糖了。店內有一角是制作間,被幾塊透亮的大玻璃包圍起來,既保證了姜糖生產過程中干淨衛生,也讓顧客了解到流傳了百年的制糖工藝。你可以花幾元錢,買袋小包的先來嘗嘗味道,嘗過之後就知道這姜糖的香、濃、脆、甜,回味悠長。鎮竿張氏的姜糖和別處的姜糖確實不一樣,問了店裡的師傅才知道區別主要是在放人的白糖、冰糖和紅糖以及姜的比例上。全國的游客紛至沓來,但眾口難調,精明的鳳凰商人便開發了多種口味,喜好生姜的辛味可選微辣的,若吃不慣姜味可選清香的,如果要新鮮獨特一些的不妨嘗嘗芝麻的,想要帶一份正宗鳳凰味道的姜糖回家那就必須是濃香的。香脆的姜糖固然好吃,讓人停不下嘴,但過多食用也不宜,特別是對於腸胃還很嬌弱的孩子。將一粒姜糖放在嘴中,慢慢咀嚼,微微的辣與淡淡的甜在口腔裡蔓延開來,一股熱氣從內到外滲透全身,好不酣暢淋漓!
  1. 上一頁:
  2.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