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三古建築 >> 古代建築資料 >> 古代建築名稱 >> 探尋黃田的洋船屋

探尋黃田的洋船屋

日期:2016/12/15 0:06:03      編輯:古代建築名稱


我們從泾縣沿205國道南下,過了木梳之鄉榔橋鎮,再入山五公裡便到了一個叫黃田的村子。黃田村始建於宋,元明清相繼,最為出名的是洋船屋。另外傳說黃田自古產美女,泾縣古語雲:黃田美女沒得說。

到了黃田,沿著岸邊小路循牆走去,黃子山下的煙岚中,河水潺潺而來。繞過民宅錯落的院牆,一只水牛靜靜地臥在稻田裡,幾只鵝撲翅嘎嘎,還有幾個村民正在翻蓋房子。走到聚星堂前,可惜正堂大門緊鎖,院裡曬太陽的老奶奶告訴我家裡人下地干活去了。這座聚星堂的房前屋後都有走馬樓相通,據說某一代有五個兒子不分家,敬親養子,其樂融融,一共養育了18個女兒,所以各個房屋均通走馬樓,以供女兒玩耍解悶之用。

走過了堆滿柴火的古老祠堂,走過了滿牆狂熱的革命口號,走過了掄捶浣洗的婦人,終於來到洋船屋前。鳳子河、馬沖河從屋頭繞船而去,遠看真像是一艘航行在河中的大船。道光年間,黃田鹽商朱懷宗的母親想見識一下洋火輪究竟是什麼樣子,朱懷宗便仿照洋火輪的樣式建成了這座洋船屋。

洋船屋的女主人正在門口跟鄰人說話,孩子在門口用彩色鉛筆把“洋船屋”保護單位的碑子塗成了大花臉。問了女主人,才知道洋船屋的各部分如今都住著朱氏的後人,依然延續著洋船屋原生態的聚落環境。洋船屋又叫笃誠堂,由私家住宅、花園、私塾三大部分組成。圍牆為船體,梅家私塾部位是駕駛艙,船頭是花園,住宅主體是船艙。堂內各室前後相連,每道門都有麻石門框。青白兩色猶如抽象派畫作的花磚牆體最具風情,這種牆磚據說是用觀音土和普通黃黏土做熟後相揉,然後入模燒制而成,剛開始並不顯示出青白兩色的紋路,需要打磨後才能顯示出來,真是富有詩意的棲居環境。

交通:從泾縣短途汽車站乘坐發往榔橋鎮的班車到達榔橋,再轉乘面包或達雅機可到黃田。
  
門票:
  
旅游TIPS:
1、班車路過的榔橋鎮為中國木梳之鄉,曾為宮廷貢品木梳,多為桃木、黃楊木、價格10-12元左右。
2、從黃田返回榔橋後,再乘榔橋至泾縣的班車到烏溪下,可游覽宣紙文化園,也可從烏溪坐達雅機去江南第一漂。
  1. 上一頁:
  2.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