類似於天壇的小型古建築名為大高玄殿是靖皇帝做醮供的地方
日期:2016/12/15 1:28:07   編輯:中國古代建築類似於天壇的小型古建築名為大高玄殿是靖皇帝做醮供的地方,位於故宮外西北方,景山的西邊。修建於明嘉靖二十一年(1542年),明嘉靖二十六年(1547年)毀於火,明萬歷二十八年(1600年)重建。大門前正南和東西原各有牌坊三座、習禮亭兩座,均於新中國成立後不久為擴展大街而拆除。這兩座樓閣建築精巧,很像故宮的角樓,有“九梁十八柱”之說。大高玄殿的大門為券洞式三座門。
大高玄門前原有旗桿(現僅存石座),後有鐘鼓樓。正殿名大高玄殿,面闊7間,重檐黃琉璃筒瓦庑殿頂。內有大高玄門、鐘鼓樓、東西配殿、大高玄殿、九天應元雷壇、庑殿。正南為三座琉璃隨牆門,正門題大高玄殿
額為“始清道境”。門外原有東西習禮亭及牌樓三座。三重檐,歇山十字脊,結構類似故宮角樓,但更為精美。
正殿名大高玄殿,面闊七間,黃琉璃瓦重檐庑殿頂,前有月台,左右配殿各五間。黃剪邊綠琉璃瓦。最後一進建築為乾元閣,上層為圓攢尖屋頂,覆以藍琉璃瓦,象征天;下為“坤貞宇”。大高玄殿為明清規格最高的皇家道教建築群,被列為全國重點保護文物單位(1996年),建國初期即由總參保障部服務局營房科、車管科使用。目前,故宮博物院正在進行大高玄殿文物建築修繕方案的前期調查和論證工作。
這座被占用了半個多世紀的古建築群,終於完成騰退,有條件實現大修。目前,大殿已完成搶險加固。大高玄殿圓攢尖屋頂,覆以藍琉璃瓦,內部彩畫及藻井精美,堪稱京城一絕。 好奇的游客只能望著高高的紅牆和露出的乾元閣藍琉璃瓦頂,在腦海裡“還原”這座古建築的宏偉與壯觀。 大高玄殿等古建築上飛線很多,所有建築都未安裝防火報警設施,大部分建築未安裝避雷設施。2000年11月,古建專家鄭孝燮、羅哲文等還發出《關於收回大高玄殿作為文化設施的倡議書》。
可以開始對古建築進行修繕及維護。待有關部門的新辦公地區水、電、氣、暖以及保障配套設施建成後。北京市政府高度重視,市人大、市政協曾先後多次到此調研,市文物部門若干次牽頭予以協調,最終才促成此事。大高玄殿因其建築造型與天壇祈年殿十分相似,所以人們還俗稱它為“小天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