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廟戲樓(5)
日期:2016/12/15 15:27:30   編輯:古代建築名稱在神廟舉行祭祀性的演出活動自始至終貫穿了中國戲曲史,形成了特殊的民俗戲劇現象。廣大人民參與戲曲的主要途徑就是觀看廟戲。神廟戲樓是來源最古、出現最早同時也是分布最廣的戲樓。廟台的演劇娛樂作用在晚期成為它的主要功能之一,而且廟台建築結構和觀演結構密不可分。漢唐以前的祭祀方式主要依靠歌舞表演,到了漢唐則以音樂舞蹈和百戲雜技為主,宋代戲曲成熟發展,神廟祭祀就和戲曲文化結合起來。由於眾多的中小城鎮及廣大鄉村並不具備建瓦捨勾欄的條件,因此神廟就成為游藝場所的替代。
·神廟建築格局及戲樓的位置
唐宋以後,中國神廟建築形成了較固定的格局,一個完整的神廟包括山門、鐘鼓樓、戲台、獻殿、正殿、配殿和東西廊房。是一個獨立的封閉空間。其結構可以視地形環境和財力條件適當增減。在空間分布上按中軸線呈縱向排列,兩邊對稱的格局。廟宇戲樓一般建於寺廟山門的對面,坐南朝北,戲樓及其周圍的環境共同構成一個整體演出環境。 保存到現在的戲樓,以清代居多,或多建於前朝,後經清代重修
·神廟戲樓建築的發展過程
戲樓經歷了從台到樓,從簡陋到精良的發展過程。即露台,舞亭類建築,舞廳。舞廳的形成標志著三面敞開,一面留作後台的典型的中國式戲樓的確定。
![]() |
北京精忠廟喜神殿壁畫局部──廟台觀戲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