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三古建築 >> 古代建築資料 >> 古代建築名稱 >> 重慶磁器口古鎮

重慶磁器口古鎮

日期:2016/12/13 18:49:00      編輯:古代建築名稱


磁器口古鎮原名龍隱鎮,位於重慶城西14公裡,在沙坪壩區。昔日這裡是一個熱鬧非凡的水陸碼頭,為嘉陵江下游物資集散地。那經千年不變的濃郁純樸的古風,令其成為重慶江州古城的縮影和象征。磁器口古鎮如今已是重慶主城內相當有特色的旅游之地,素有“巴渝第一古鎮”之稱。與全國眾多知名小鎮相比,磁器口可以說就在重慶主城區的范圍內,交通便捷,易於游覽。

磁器口以出產瓷器而得名。在1918年地方商紳集資在青草坡創建了新工藝制瓷的“蜀瓷廠”,瓷器質地很好,品種繁多,名聲漸大,產品遠銷省內外。漸漸地“磁器口”名代替了“龍隱鎮”。現已發現古窯遺址20余處。
古鎮磁器口有12條街巷,街道兩旁大多是明清風格的建築,地面由石板鋪成,沿街店鋪林立。商貿集中在大碼頭和靠碼頭的金蓉正街。現今磁器口古鎮保存了較為完整的古建築,開發了搾油、抽絲、制糖、捏面人、川戲等傳統表演項目和各種傳統小吃、茶館等,每年春節舉辦的瓷器口廟會四古鎮最具特色的傳統活動,吸引數萬市民前往參與,是距重慶主城區最近的古鎮景觀。在古鎮磁器口最有特色的一景是茶館。昔日在這千年古鎮,隨處可見茶館。當年的水手、袍哥大爺、閒雜人等都喜愛出入此間,茶館成了龍蛇混雜之地。直到如今,茶館仍是磁器口一景,百來米長的老街便有13家茶館,家家茶客滿座,古風猶存。名特小吃毛血旺、軟燴千張、椒鹽花生被譽為磁器口的“三寶”。 




        磁器口古鎮民居鐘家院等建築院落,面積雖然不大,也有著一些北方四合院的味道,但卻不失南方的精致典雅,能夠體現出巴渝文化的建築風格,特色十足。此外,還有體現紅巖文化的華子良陳列館和鑫記雜貨鋪,張獻忠遺跡的九石缸,宗教文化的寶輪寺、文昌宮,民俗文化的水觀音與摸福,還有體現陶瓷文化的古玩陶瓷藝術館等。

  磁器口也有著重要的宗教文化,這裡有佛、道、儒三教並存的“九宮十八廟”,如寶輪寺、雲頂寺、文昌宮……如今保存尚算完好的只有寶輪寺,又名龍隱寺,因相傳明代建文帝曾避難於此而得名。現址為明代建築,價值很高。

古鎮磁器口給人的印象就是那濃厚的民俗文化氛圍,我們可以將這民俗文化分為飲食文化、書畫文化、工藝文化和民間雜耍幾類,其中留下印象最和風中,我隨你一起飛翔深的倒不是那得名由來的瓷器,而是那處處飄香的飲食,且尤以“陳麻花”印象最深,進口就能看見“陳麻花”的招牌,進了街一路的都是“陳麻花”,且在街心的幾處,購買麻花的人竟然排成了長隊,這樣的陣勢只有上世紀80年代的搶購風時才能見到。古鎮內還有有號稱磁器口三寶的毛血旺、千張皮、椒鹽花生,還有著形形色色的各式茶館和巴蜀風味小吃店,足以讓人一飽口福、品味這些帶有濃郁地方特色的美食。

 

  1. 上一頁:
  2.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