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三古建築 >> 古代建築資料 >> 古建築結構 >> 極星、紫薇宮、帝都

極星、紫薇宮、帝都

日期:2016/12/15 2:01:52      編輯:古建築結構

蓋中垣紫薇,天子之大內也,帝常居焉。上垣太微,天子之正朝,帝聽政則居焉。下垣天市,天子畿內之市也,每一歲第一臨焉。凡建國,中為王宮,前朝而後市,蓋取諸三垣也。

眾所周知,明清北京的故宮又名紫禁城,其命名取自天上之星群紫薇垣,而故宮之格局法式均與紫薇宮相呼應。這種“體象天地”的都城規劃模式源自何時?又蘊含了什麼樣的文化基因?

古人認為天地必相應和。天有五行,地有五岳;天有七星,地有七表;天有八氣,地有八風;天有九道,地有九州;天有四維,地有四渎;天有八部八紀,地有九州八柱。立天之道曰陰曰陽,立地之道曰柔曰剛,立人之道曰仁曰義。對三垣、四象、二十八宿布局的尊崇和模仿,這就是古人營造都城的基本原則。

古人對天象十分關注,在周代的“天宮”體系中,地位崇高的“大宰”一職便肩負觀天望星的職責,並以此感受天命而決定人事。通過對天象的觀察,古人在發現在斗轉星移的時空流轉中,有一顆極為特殊的星體,它就是北極星。眾星都在運轉,唯獨北極星巋然不動。那麼,它一定是上天的軸心,因為只有軸心才表現為靜止。古人有“以中心為尊”的觀念,故稱“北極星”為“帝星”,而將北斗七星稱為帝車。

  1. 上一頁:
  2.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