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三古建築 >> 古代建築資料 >> 古建築結構 >> 椽望

椽望

日期:2016/12/15 1:22:58      編輯:古建築結構
椽望:椽子有圓的方的兩種,安放再桁檩與桁檩之間,方向與桁檩成正角。以承受屋頂的望板、泥灰背和瓦面。安在最上一排與脊檩扶脊木相交的叫腦椽,如卷棚式頂部是雙脊桁檩時稱為羅鍋椽或頂椽。在各金桁檩上的椽子都稱花架椽。因步架有九架、七架而步架有上、中、下金之分,椽子亦因地位而稱下、中、上花架椽之別,最下一步(即檐頭)的椽子稱為檐椽,該椽一端放在金桁檩上(如重檐下層檐椽放在承椽枋上)一端伸出檐桁檩以外,檐椽的外上端,多有一排飛頭。檐桁以外挑出的檐椽和飛頭稱為平出。在檐桁檩上與桁檩平行,緊放在桁檩上面(即金盤)設有椽椀,椽椀是一塊木板按著椽子排列的疏密、在上面做成一排圓洞,使椽子穿過,以免左右移動。在帶廊子的金檩上做闖中板,在脊桁檩上用一斷面成六角形的扶脊木,扶脊木前後向下兩斜面上也做成一排圓洞(即椽窩)以承受腦椽用。檐椽的下端即檐椽頭的上面用小連檐將各椽頭連住。從小連檐往裡釘望板,順著檐椽的位置彈上墨線為飛頭椽線,釘飛檐椽位,(即飛頭)。在飛檐椽上面釘上大連檐。在每兩根飛椽之間,並在小連檐上用一塊小木板把飛椽空當封住,叫做閘當板,如果小連檐與閘當板連做時,而叫裡口木,在大連檐上釘瓦口。 
  1. 上一頁:
  2. 下一頁:
※相關文章
  1. 椽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