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三古建築 >> 古代建築資料 >> 古建築結構 >> 北京四合院的木雕

北京四合院的木雕

日期:2016/12/14 19:14:48      編輯:古建築結構

  北京四合院是老北京的主要建築形式,是中國傳統居住建築的典范。北京四合院的建築裝飾具有極高的藝術價值和觀賞價值,它反映出中國傳統民居建築藝術的成就。在北京四合院的建築裝飾中木雕裝飾得到廣泛的應用,從而推動了木雕物件與建築裝飾的緊密結合,並在雕飾風格與技藝上達到高度的和諧統一。


  木雕應用於傳統建築的歷史,可追溯到七千年前的新石器時代晚期,在商代已出現了包括木雕在內的“六工”。據《周禮-考工記》“梓人”篇載:“凡攻木之工有七:“輪、輿、弓、廬、匠、車、梓。”梓為梓人,專做小木作工藝,包括雕刻。戰國時期,“丹楹刻俑”已成為宮廷建築的常規做法。

  南北朝時期有關木雕的記載更為具體詳盡。隋唐以後,雕刻已成為制度記載於《營造法式》中,並將“雕飾”制度按形式分為四種,即混作、雕插寫生華、起突卷葉華、剔地窪葉華,按當今的雕法即為圓雕、線雕、隱雕、剔雕、透雕,明清時期又出現了貼雕、嵌雕等雕刻工藝,使木雕技術得到進一步發展。從北京四合院的建築木雕來看,它主要包括建築的梁架構件,外檐與室內等部分裝飾裝修,其中外檐部分主要包括各式門窗、欄桿、掛落等;室內部分主要包括分隔空間的紗隔和花罩,以及形式多樣、雕工精美的室內陳設家具。由此可見,建築木雕裝飾是木雕裝飾與建築構架、構件的有機結合,並利用其木制材料進行雕飾加工,豐富建築空間形象而形成的雕飾門類,是建築內外環境裝飾中的一種重要裝飾形式與裝修處理手法,是一個由民族世代相傳,長期積累下來的文化成果。

  木雕裝飾部位和雕刻題材

  (一)宅門的雕刻:門簪、雀替、門聯

  門簪位於門口上方,用以鎖合中檻和聯楹,其朝外一面作成圓形、方形、典線多邊形等斷面,朝外看面加上木雕花飾。其尾部是一長榫,穿透中檻及聯楹,伸出頭,插上木榫使聯楹及中檻緊密固定。門簪的形式多種多樣,大的門用四顆門簪,小門用兩顆門簪。門簪正面雕刻題材有四季花卉--牡丹(春)、荷花(夏)、菊花(秋)、梅花(冬),象征四季富庶;有吉祥文字--團壽字、“福”字或“吉祥”、“平安”等吉祥祝辭;有漢瓦當等圖案,雕法多采用貼雕,雕好以後貼符於門簪看面上。

  雀替用於廣亮大門,金柱大門,還有檐枋下面的;其上雕刻內容多為蕃草,均采用剔地突雕法。

  門聯亦是宅門的雕刻內容之一,镌於街門的門心板上,通常采用锓陽字雕,屬隱雕法,字體多為行書、隸書、魏碑、篆字。門聯走出桃符辟邪,春聯納吉的題材局限,以中國書法的內容和形式,從道德理想、審美情趣、治家名言,刻方塊漢字,驿文偶句的書法效果,朗讀效果……一並來為門戶之飾增色添彩,無限的情調與韻味,於左右門楹、上下聯句。

  (二)垂花門的雕刻:花罩、花板、垂柱頭

  垂花門的罩面枋下多用花罩,其雕飾內容多為歲寒三友(松、竹、梅)、子孫萬代(葫蘆籐蔓)、福壽綿長(壽桃蝙蝠)一類民俗中常用之吉祥圖案組合;也有少數大宅門采用回紋、萬字、壽字等漢文組合成的萬福萬壽圖案。在垂花門正面的檐枋和罩面枋之間由短折柱分割的空間內嵌有透雕花板,雕飾內容以蕃草和四季花草為主。

  垂花門的垂柱頭有圓、方兩種形式,圓柱頭雕刻最常見的有蓮瓣頭,形似含苞待放的蓮花,還有二十四氣柱頭(俗稱風擺柳);方柱頭一般是在垂柱頭上的四個面做貼雕,內容均以四季花卉為主。

  垂花門上面的垂柱與前檐柱之間安裝騎馬雀替或騎馬牙子也做雕刻(同雀替)。講究的垂花門,包括月梁下的角背上均附有精美的雕飾,使得垂花門格外華麗。

  (三)隔扇門:是用於房屋明間外檐的門,由外框、隔心、裙板、絛環板及若干抹頭組成。一般為四扇,抹頭數目有四、五、六三種。格心用木制棂條花格,王府隔扇門多用菱花格,裙板、絛環板上施以浮雕、貼雕或嵌雕,花飾為如意、花卉、夔龍、福壽圖案及風景、人物、故事畫幅等。

  在隔扇門中間兩扇的外面加有一道簾架,其為適應北方冬夏季氣溫變化掛風門及簾子之用;它的形象頗為完美,固定邊框的構件,下端雕刻用荷葉墩,上端用荷花栓斗。

  (四)窗:檻窗、支摘窗、什錦窗

  1.檻窗用於較鄭重的廳堂。

  2.支摘窗是北京四合院房屋普遍使用的窗戶。

  3.什錦窗用於四合院的游廊及宅院中,其外廓有圓、方、多邊、銀錠、扇面、器物、果蔬形。檻窗、支摘窗間用木棂條組成盤長、步步緊、龜背錦、馬三箭、豆腐塊、冰裂紋、萬字不到頭等圖案,局部設有花卡子,分圓形與方形,圖案有蝠、桃、松、竹、梅等。

  (五)隔斷:隔斷是北京四合院屋室內分隔空間的構件,有活動式或固定式兩種,按功能可為間隔式和立體式兩類,兼有裝飾和實用價值。

  1.隔扇:室內分隔空間用的隔扇,又稱碧紗櫥。其做法同隔扇門。碧紗櫥由檻框、橫披、隔扇組成。根據房屋進深大小,采用六至十二扇隔扇。裙板及絛環板上通常按照傳統題材做落地雕或貼雕,內容以花卉和吉祥圖案為主,偶有人物故事;多用子孫萬代、鶴鹿回春、歲寒三友、靈仙竹壽、福在眼前、富貴滿堂、二十四孝圖等。

  2.罩:用隔扇分隔是需要完全封閉的空間時使用的,如若不需要完全分隔,就用罩來分間,北京四合院中大面積雕刻,主要見於室內之花罩。罩的種類很多。

  ①欄桿罩:檻框、大小花罩、橫披、欄桿。其用於較大的房間,有四根落地的邊框,將房屋進深間隔成中間大,兩邊小的三開間。中間的部分與幾腿罩做法一致。兩邊部分的上端也同於幾腿罩,只是下端加上欄桿。

  ②幾腿罩:用於進深較淺的房間,這種罩的兩根抱框不落地,它與上檻、掛空檻之間的關系,猶如一個幾案。這兩根抱框正像幾案的腿。故而得名。

  ③落地罩:包括檻框、花罩、橫披與隔扇。兩端的抱框落地,緊挨著抱框各安一扇隔扇,隔扇下端做須彌墩。

  ④圓光罩、坑罩、八方罩:這幾種基本上沿用著開間分隔空間用的罩。於兩柱之間做裝修,留出門的位置,門之形狀可圓、可方、可六角、可八方,而形成的罩。

  ⑤博古架:做成博古架形式,留出通行之洞口,也是室內隔斷的一種方式。進深與開間兩個方向均可采用。罩類均為雙面透雕裝飾;題材主要是花草,並由此組成的富於文化蘊涵的內容,如:歲寒三友,以松竹梅比喻為人處事正直、高潔;富貴滿堂,以牡丹花、海棠花構圖借喻高貴富庶;松鶴延年,以松枝仙鶴隱喻延年益壽;富壽綿長,以蝙蝠、壽桃及纏繞枝蔓的圖案會意福壽久長等等。在這種大面積的透雕中,時或加進貝螺嵌雕等工藝,使畫面更加多彩俏麗。

  (六)倒掛楣子與欄桿:在北京四合院住宅和宅園中使用欄桿的部位不多,僅是在廊子中用,在游廊的柱間上端設倒掛楣子,下端設坐凳欄桿。倒掛楣子由邊框棂條及花牙子雀替組成。棂條有步步錦等式樣。花牙子雀替是安裝於楣子的立邊與橫邊交角處的構件,通常為透雕裝飾,略有加固作用。花牙子的紋飾常見有草龍、夔龍、夔鳳、回紋等各式花卉。

  (七)掛檐板:即封檐板,也稱花板或檐下花板,保護檩條端部免受日曬雨淋。其題材常用花卉飛鳥、動物圖案等紋飾。工藝多采用隱雕,也有用淺浮雕的。

  (八)欄桿:北京四合院中的欄桿采用尋杖欄桿形形式居多,其上的雕飾物件主要有鑲在下枋和腰枋間的花板,絛環板以及位於腰枋和尋杖扶手間的淨瓶。用於室外的以透雕為主;室內則以浮雕為主,淨瓶雕飾圖案應與欄桿罩的主題一致。

  (九)報柱與匾額:裝點屋壁殿柱的楹聯稱報柱,多為書法家手筆镌刻木板上的陰刻。是中國傳統文化楹聯與書法藝術之合並形式,也是主人文化品位的體現。門楣上方嵌掛匾額,往往為堂號、室名、姓氏、祖風、成語、典故镌刻在匾上;匾額的形狀,有狀如書卷者叫手卷額,形似冊頁者叫冊頁額。園林匾額為避免呆板還用秋葉匾。匾額的字體有真草隸篆。

  木雕裝飾的圖案類型

  北京四合院的木雕裝飾圖案多以象形、會意、諧音、幾何圖案等手法構成藝術語言,來托物寄情。我們的先祖崇拜天地,並以圓喻天,以方喻地,因此木雕裝飾中所采用的圖案多以方圓為主,概括為如下諸類:

  1.三角形:正三角、套三角、冰裂紋、直線波紋、菱形等。

  2.方形:四方(方格、斜方格、豆腐塊),方勝、盤長、步步錦、席紋、燈籠錦、風車紋、拐子錦、套方錦、馬三箭、三柱香、玻璃屜等。

  3.多邊形:五方(五角)、冰裂、六方(六角)、八方、(八角)等。

  4.圓形:圓光(月亮圓)、月牙、半圓、扇面、橢圓、球紋、鱗紋、繩紋、古錢、轱轳錢、如意紋、雲紋、漢瓦、曲線波紋等。

  5.字形:十字、人字、萬字、斜萬、萬不斷、富字、壽字、喜字等。

  6.花草形:海棠花、栀花、梅花、葵花、水仙花、牡丹花、石榴花、蓮花、桃花、蕃草、吉祥草、萬年青、松竹等。

  7.動物形:龍、鳳、夔龍、夔鳳、象、蝙蝠、魚、蝶、龜背錦等。

  8.器物形:花瓶、花籃、如意、古玩、博古、書案等。

  9.組合形:十字海棠、十字如意、八方交四方、四方間十字、盤長如意、如意燈籠飾等。

  10.圖騰形:萬事如意(萬字、柿子、如意)、四季平安(花瓶上插月季)、連年有魚(蓮花、鲶魚)、喜上眉梢(喜鵲、梅花)、夫妻同心(同心結)、君子之交(蘭花、靈芝)、八仙(明、暗八仙)、八寶(佛珠、方勝、磬、犀角、金錢、菱鏡、書、艾葉)、八祥(法輪、法螺、雨傘、白蓋、蓮花、寶瓶、金魚、盤長)等等。這些圖案反映了北京地區的民俗、民風和藝術風格,是京味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是我國文化藝術寶庫中寶貴的精神財富。

  木雕裝飾的裝修特點

  北京四合院木雕裝飾藝術的裝修特點歸納如下:

  1.在四合院居住建築中應用廣泛,從室內到室外,從外檐到內檐的木構件上雕飾藝術運用頗廣。

  2.木雕裝飾的題材與內容豐富,也頗為大眾化,均為人們熟悉的傳說、故事等,都與社會倫理道德、行為規范、人們的信仰追求、文化修養有直接的關聯。

  3.木雕裝飾的花紋圖案趨於自然,古樸灑脫,具有濃郁的生活情趣與意味。

  4.木雕裝飾的雕飾技法逐漸趨於立體化,從而在透雕、镂雕、玲珑等多層次的雕飾技法方面取得了長足的發展。且雕飾文樣的處理粗細適當,穿插精巧,充分考慮到人們的欣賞習慣。

  5.木雕裝飾的雕飾既不傷其結構整體,還能增強其結構的牢固性能。

  6.木雕裝飾的構圖得當,圖案完整;

  7.色澤古樸典雅襯托雕刻的精美細膩。

  木雕裝飾的工藝技術

  1.平雕:平雕是在平面上通過線刻或陰刻的方法表現圖案實體的雕刻手法。常見有三種:

  ①線雕:這是用刻刀直接將圖案刻在木構件表面的雕法,工藝類似刻印章中的陰文刻法,其效果有如國畫中的工筆畫,比較平滑細膩。

  ②锓陰刻:這是一種將圖案外輪廓、形狀陰刻下去,而反襯出圖形本身的雕法,一般多用來雕刻門聯、楹聯、詩詞等書法作品。

  ③陰刻:是將圖案以外的地子全部平刻下去,一烘托出圖案本身,這種刻法多用於回紋、萬字、丁字錦、扯不斷等裝飾圖案。

  2.落地雕:落地雕在宋代稱作剔地起突雕法,是將圖案以外得空余部分(地子)剔鑿下去從而反襯出圖案實體的雕刻方法。落地雕不同於平雕,它有高低迭落,層次分明。

  3.透雕:這種雕法有玲珑剔透之感,易於表現雕飾物件兩面的整體形象,因此常用於分隔空間,兩面觀看的花罩、牙子、團花、卡字花等物件的雕飾。

  4.貼雕:貼雕是落地雕的改革雕法,興於清代晚期,常見於裙板、絛環板的雕刻。方法使用薄板锼出花紋並進行單面雕刻之後,貼於裙板或絛環板上。其完全具備落地雕之效果,但在工料方面則節省很多,效果也更佳,尤其是地子平整無刀痕刃跡方面非落地雕所能及。另外也可通過使用不同質地和顏色的木料做地子及花紋,以達到特殊效果。

  5.嵌雕:嵌雕是為了解決落地雕中個別高起部分而采用的技術手段,如龍鳳板中高起的龍頭、鳳頭,可在雕刻大面積花活時預留出龍頭、鳳頭的安裝位置,另外用材雕出並嵌裝在花板上,從而得到等厚板浮雕效果不同之傳神感。

  6.圓雕:圓雕亦稱混雕,是立體雕刻的手法,首先要畫樣,並根據圖樣尺寸備料、落荒(做出大體形態)、再將落荒形修正至近似造型所需形狀,然後在表面攤樣(畫樣子),再按樣子進行精刻、細刻,最後鏟剔細部文飾。北京四合院的木雕刻有大木雕刻(大木做)和小木雕刻(小木做)之分。大木雕刻指大木構件梁枋上裝飾物件的雕刻,如麻葉梁頭、雀替、花板、雲墩等;小木雕刻則指內外檐的裝飾裝修之花飾雕刻;大者粗犷,小者細膩。木雕裝飾在北京四合院民居中應用廣泛,藝術價值也很高,但由於木材易損加之保護不力,當前的實物存留已很少。

  作為中國傳統建築重要組成部分的北京四合院,近年來處境十分危急;大多數四合院成為大雜院,破敗不堪,同時面臨舊城改造大量被拆除的局面。即使被劃入文物保護之列的四合院,也難以保持原有的面貌。作為一名北京的文物保護工作者,把它們記錄下來(照片、繪圖、文字)並加以研究,不論對當前和以後都是一件緊迫而很有意義的事情。

  1. 上一頁:
  2.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