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三古建築 >> 古代建築資料 >> 古代建築 >> 蘇州園林的“留白”與“過白”

蘇州園林的“留白”與“過白”

日期:2016/12/14 12:06:36      編輯:古代建築

    分布於蘇州大街小巷的各個園林,園內出色的結構、布局、建築、花木等不但給游覽者帶來一個個的感歎號,而且善於營造出一連串隽永的省略號。

    粉牆為紙,花石作畫,這是蘇州園林的特點。庭園中以白色牆體為背景,蘇州園林側重於自然的布置,往往是白牆省去一切裝飾,只在前面種以修竹數竿,或是貼牆設簡單的峭壁山,留下的是大面積的空白,“凡事不妙於虛,實則板矣”如網師園的網師小築東牆面積很大,借助天然攀附的凌霄花,既顯得不呆板,又仿佛天然畫紙留待游人描摹。留園綠蔭軒南華步(埠)小築,粉牆為紙,天竺、石筍、書帶草,爬山虎和題識,俨然一幅國畫!(圖1)循廊北折則進入山水區,曲徑通幽,豁然開朗。


    “志於道而游於藝”,蘇州園林的營造者大多是歸隱的士人,官場的戰戰兢兢退守回園林的恬淡沖和,凡志不能伸者,氣不能鳴者,回到園林也必然偃旗息鼓,以退守江湖田園,親近自然為旨歸,從“拙政”到“網師”,甚至園名都隱含著園主的一片苦心。中國文化精神中所重視的是“不全之全”、“不滿之滿”,譬如俞樾的曲園,“‘曲園’者,一曲而已,強被園名,聊以自娛者也……用衛公子刑法,以一苟字為之”,園主不但不嫌其小相反很是賞愛,可以說得意於《易經》所言的“曲則全”,物雖有缺而能窺天下,一個“差不多”的園子包含了園主的才思、志氣和精神,同樣是一項完美的藝術品。

    無論是園名留下的遐想空間,還是像曲園、殘粒園、半園等園林本身的不求人全似天全,都是留白藝術的典范。

  1. 上一頁:
  2.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