曲阜市文物局獲悉,當地文保部門將聯合中國絲綢博物館修復由孔府文物檔案館館藏的10件明代服裝,這些服飾將有助於揭示服飾史上制度設計和實際操作兩個層面上真實的狀況。
據曲阜市文物局介紹,國家文物局日前批復《曲阜孔府文物檔案館藏明代服裝保護修復方案》,修復方案涉及10件紡織品均為明代服飾,大體分為賜服和便服兩類,款式上又有袍、衫、襕裙等不同種類。保護工程將由中國絲綢博物館具體實施,曲阜文物局修復人員全程參與。
據了解,古代服飾事關等級、秩序,但實際中的操作往往與制度上的設計有所偏離,孔府舊藏服飾的價值之一就是反映了服飾史上制度設計和實際操作兩個層面上真實的狀況。如明代中後期城市商品經濟發達,伴隨而來的就是服飾穿著上的日漸奢侈和等級上的愈發僭越。奢侈的表現之一即金線的大量運用,這次修復的服飾中就有不少織有金線,其中1件遍體織金。僭越則主要表現為補子(補綴於品官補服前胸後背之上的一塊織物)的不遵等次,這次方案所涉的5件短衫中有3件織有補子,為傳世品中的實例。
曲阜孔府文物檔案館目前館藏紡織類文物約6000余件,包含明清時期歷代衍聖公的賜服、官服、禮服、常服以及衍聖公夫人、子嗣、及其家眷隨從的便服,還有部分戲服、練勇服、祭祀樂舞服、荷包扇套以及織成、料片等,很多為目前所知的孤品。藏品由於保存年代久遠部分已出現糟朽、褪色、破裂、縫線脫落、皺褶、粘連、污染、金線金箔脫落等不同程度的病害。
專家認為,孔府舊藏服飾存世數量之眾、跨越時間之長、涵蓋款式之多,在傳世紡織品文物中可以說獨此一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