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三古建築 >> 古代建築資料 >> 古代建築 >> 北京一區級文物被拆成廢墟

北京一區級文物被拆成廢墟

日期:2016/12/14 12:02:42      編輯:古代建築
    近日,市民毛先生向《法制晚報》記者反映說,門頭溝區西店村一處不可移動文物被拆毀。記者探訪發現,被拆毀的是“西店村24號民居”,建設年代為清代或者民國,屬於區級保護文物。去年1月25日,毛先生曾走訪此處,並進行拍攝。然而現在此處已經變成一片廢墟。

    今天上午,記者從門頭溝區文化委員會證實,他們去年9月便已發現此事,但尚未對拆遷公司進行處罰。門頭溝區龍泉鎮的三店村,分為東店、中店、西店,原為進出西山古道的必經之地,由於客店林立而得名,村民分布在山溝兩側的山坡下。

    昨天,記者在西店村看到,西高東低的山坡上,半數以上房屋已被拆除。參照毛先生提供的照片,記者找到了“西店24號”的位置。曾經的宅院已經不復存在,眼前是一片殘磚碎石。若非門前殘存的石階踏跺,已經很難確定老宅的方位。此外,台階南側,還有一塊影壁牆尚存可由此判斷老宅坐北南。

    毛先生拍攝的照片顯示,此宅門臉極為尋常,青瓦屋頂有兩個坡面,沒有復雜的飾件,牆體由平磚順砌錯縫,門洞簡約樸素。木質的門框上,釘著紅底白字的鐵牌—西店24在全國第三次文物普查當中,西店24號民居被認定為不可移動文物,建造年代初定為清代或民國,文物編號110109803181910226。但《門頭溝文物志》、《門頭溝地名志》均未記錄此宅。

    據當地村民孫光玉老人介紹,西店24號的本主姓安,早年間是開煤窯的。這宅院有上房五間、東西兩個配房,再加一個門樓,影壁也是他們家的。宅院有200多平米,是去年被人拆掉,安家人的去向他不清楚講述沒人知道這是文物通過毛先生介紹,記者找到了這座老宅主人的外孫沙先生。

    沙先生介紹說,老宅所在地曾經非常繁榮,礦工、買賣人多,因此這一片有很多的民房。他姥爺家的宅子,在當地確是比較好的宅院之一,不過說實話還有更好的,他們家在當地並非最大的家族。

    沙先生的姥爺姓安,確實在當地開過煤窯。沙先生說,姥爺家曾搬到西城區的小沙果胡同,文革期間又回到這個宅子,文革後想繼續開煤窯,不料被人做局坑騙,姥爺也郁悶得病去世了。

    問及為何拆遷,沙先生解釋說,這個地方過去一直是煤窯,曾經有極高的煤炭產量,但由於國有礦和私人礦的過度采挖,在地下形成了采空區,這些房子由於都在采空區上,所以大概從2007年開始,村民開始陸續搬遷。

    大概2012年前後,安家後人已經從老宅搬遷出去,拆房之前,孫先生的三姨把門牌收藏了起來,但家人都不知道這裡是文物。
  1. 上一頁:
  2.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