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三古建築 >> 古代建築的特點 >> 中國古代建築 >> 曲阜市三寶尼山硯 因取材於孔子誕生地尼山而得名

曲阜市三寶尼山硯 因取材於孔子誕生地尼山而得名

日期:2016/12/15 1:31:39      編輯:中國古代建築
 

尼山硯

山東曲阜尼山硯,因取材於孔子誕生地尼山而得名。尼山石硯在曲阜有著五百多年的歷史,據《兖州府志》記載,明萬歷二十四年,尼山硯開始被列為孔府敬獻皇宮的貢品。傳統名硯。尼山,位於曲阜城東南39公裡,是孔子出生的地方。尼山硯石,色呈柑黃,有疏密不勻的黑色杜花紋,石面精膩,撫之生潤。制作硯台,下墨利,發墨好,久用不乏。尼山硯質樸大方,一方硯石,巧用自然,略加點綴,情趣盎然。

    由於尼山硯石產自石灰巖夾層之中,硯石稀少,不易開采,並且又作為貢品為官府控制,實為“罕見之物”。尼山硯方樸大方,一方硯石,巧用自然,略加點綴,情趣盎然。杜花硯,石色褐黃,遍布青黑色的杜花紋,利用料石的自然形狀,開墨堂墨池,硯額得杜花紋剔成浮雕,形成獨特的藝術造型。

    清乾隆《曲阜縣志》:“尼山之石,文理精膩,質堅色黃,可以為硯,得之不易,近無用者。”尼山孔廟北舊有硯石溝,在溝深層可采橘黃石塊,石質堅細溫潤,不滲水,不漬黑,發墨有光,但早巳采完。所以“近無用者”。

    尼山硯制作

    硯的制作向以簡樸大方取勝,清代徐堅在尼山硯上題銘贊說:“不方不圓,因其自然,固差勝於雕镌。”現尼山硯繼承並發揚了這一傳統,結合自然,因材施藝,一方塊石,略加點綴,便情趣盎然。

    目前,尼山石硯已成為魯硯的重要品種,產品花色不斷增加。近年來為了充分利用原材料,根據尼山石的特點,又開發研制了尼山石文具及各種規格的圖章料等。產品銷往日本、韓國、新加坡、香港、法國、美國、英國、加拿大等30多個國家和地區。

    尼山硯的設計制作向以簡樸大方見長。清代制硯家徐堅曾在尼山硯上題銘曰:“不方不圓,因其自然,固差勝於雕镌。”尼山硯在設計制作上依據魯硯“巧奪天工,簡樸大方”的手法,形成了“粗中有細,細中含粗,運用自然,加以點綴,以求意境”的獨特藝術風格。極少雕琢點綴,充分利用天然花紋。尼山硯石,石質精膩,撫之生潤,色呈柑黃,上有疏密不勻的青黑色松花紋。多附銘文,銘文多出自儒家經典。制成硯台,下墨利,發墨好,久用不乏。多利用料石的自然形狀,雕制硯床,利用天然石紋雕刻裝飾,造型古樸大方,硯台色澤鮮明,極具實用價值和收藏價值。

    本世紀70年代中期,在拆除曲阜古城城牆時,於城牆根基挖出一塊自然形尼山石硯,可見尼山石硯已有幾百年的歷史了。清乾隆年間《曲阜縣志》載:“尼山之石,文理精膩,質堅色黃,可以為硯,得之不易。”歷史記載尼山硯石產於尼山孔廟北的硯台溝,隨著時間的推移,已很難找到硯石。

    1978年,曲阜市工藝美術廠恢復生產尼山硯。其主要產品有“松花硯”、“葫蘆硯”、“古琴硯”、“書簡硯”、“古柏硯”、“竹節硯”、“芭蕉硯”等等,以及各種規格的實用與欣賞相結合的旅游小硯。恢復生產以來,有關報刊雜志都紛紛進行報道、介紹。

    尼山孔子廟北,有一幽深峭壑,據《阙裡志·尼山》載:“中鋒之麓有先聖廟,廟北為中和壑。”《禮記·中庸》有:“喜怒哀樂之未發謂之中,發而皆中節謂之和……致中和,天地位焉,萬物育焉。”壑即以此取名。“中和是喻孔子的思想可使萬事達於和諧的境界。中和壑又名“尼山硯溝”,用這裡的石頭制硯,石質致密,潤澤而發黑。

  1. 上一頁:
  2.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