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上絲綢之路精品文物亮相西安
日期:2016/12/14 12:02:20   編輯:古代建築梁莊王墓金器(金錠) 記者 窦翊明 攝
明代的國庫金錠有多重,南澳一號上打撈出的外銷瓷有多美?昨日上午,記者從西安曲江藝術博物館獲悉,210件代表海上絲綢之路貿易文化特色的明代文物,將於本月15日在西安曲江藝術博物館亮相,這將是西安第一次舉辦大型海上絲綢之路文物展。
明代國庫金錠重達50兩
因為正在布展,昨日記者在曲江藝術博物館修復室裡,見到了幾件將要展出的重器,其中一塊帶有銘文的明代金錠成為大家關注的焦點。金錠呈斧頭狀,與金元寶的外形大相徑庭,錠身上的銘文為“永樂七年四月□日西洋等處買到八成色金壹錠五十兩重”。
據曲江藝術博物館館長周天游介紹,這塊金錠出土於湖北梁莊王墓,當時一共出土了兩塊,這是其中一塊,目前在全國范圍內也只發現了兩塊這樣的金錠。
金錠上的銘文說明,金錠是用鄭和第五次下西洋時所帶回的金子為原料制成。周天游說:“這樣的金錠在明代,應是國家金庫儲備金,之所以會在梁莊王墓裡被發現,有可能是墓主人生前皇帝給他的賞賜。”
南澳一號外銷瓷別具風格
這次展出的瓷器以廣東省博物館藏外銷瓷為主,其中有“南澳Ⅰ號”出水的明萬歷青花瓷精品、有馬來西亞發現的“萬歷號”克拉克瓷,還有被歐洲稱為“中國白”的德化白瓷精品,其獨具一格的裝飾技藝為研究海上絲綢之路的貿易情況提供了珍貴資料。
這些外銷瓷器多為當時福建、廣東的民窯所生產,盡管在燒造技術和水平上可能無法與官窯瓷器相比,但瓷器的器型及紋飾,與官窯瓷器有明顯差別,也別具風格。
周天游說:“這是為了迎合外國人審美燒造的瓷器,包括盤、碗、罐、瓶等多種器形。當時在世界各國的上流社會裡,無不以珍藏中國瓷器為榮,這也促進了沿海一帶外銷瓷生產的發展。”
金如意再現明代精湛工藝
在展品中,有一件一尺多長的金如意,造型和工藝都堪稱精美。這件金如意通身由黃金打造,裝飾部分使用累絲工藝鑲嵌寶石而成,將金抽成細絲,以堆壘、編織等技法制成。如意頭上鑲嵌著一塊手掌大小的和田玉雕件,柄上則鑲嵌了上百顆紅、藍寶石。
周天游說,這種累絲鑲嵌工藝在明代以前很少出現,進入明代後才大量出現,且在永樂年間達到很高的藝術水平,很有可能是鄭和下西洋時期從國外引進而來的。
西安是陸上絲綢之路的起點,有著大量關於陸上絲綢之路的實物資料,曾多次舉辦過陸上絲綢之路文物展。據曲江藝術博物館工作人員介紹,陝西從未舉辦過海上絲路相關文物展,這次是海上絲綢之路文物首次到陸上絲綢之路起點城市舉辦展覽。
展覽計劃於5月15日開幕,展期至今年11月。這批文物在西安展覽結束後,還將到港台地區和國外進行巡展。在西安展覽期間票價為30元/人,5月18日國際博物館日當天,曲江博物館將提供100張贈票邀您參觀海上絲綢之路精品展,同時還可免費欣賞該館價值350元的壁畫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