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空下著蒙蒙細雨,寧靜的黃坦洞古村落迎來了一批特殊的客人,市政協一場“黃坦洞古建築保護性修繕”提案現場辦理會在此召開。據悉,這是市政協首次通過現場辦理的形式開展提案辦理工作。
黃坦洞村有800多年歷史,是浙江省現存為數不多的未受城鎮化傷害的幾個古村落之一,2007年入選首批“中國景觀古村落”,2012年被列入浙江省第四批歷史文化街區名鎮名村。古村內有明清至民國的優秀傳統建築27處,文保點、歷史建築、傳統風貌建築占地面積占全部建築的83%,6處建築列入樂清市歷史建築。
近年來,村內遺存的大量老建築因長年失修,有些已嚴重倒塌,古建築保護迫在眉睫。年初,政協委員張區在“關於對中國景觀村落黃坦洞古建築采取保護性修繕的幾點建議”提案中,提出編制保護修繕規劃並確定年度計劃;出台政策明確修繕資金補助標准;落實專項啟動資金,突出對6座價值較高的古宅院落重點修繕等幾點建議。同時,市政協對黃坦洞古建築保護性修繕也已關注多年,連續多年都有政協委員提交相關提案。
當天,市政協組織相關部門人員查看了黃坦洞村內的下垟大宅、盧文周家宅等古宅院落後,召開了現場會。
“建議在做好黃坦洞古村落保護的同時,還可進行適度開發,可以和附近的黃坦坑水庫結合起來開發,古村落加水庫這樣自然的景觀,非常有特色。”“村內很多古建築層高很低,實用性較差,能否在政策允許范圍內適當提高高度?”“古村落保護修繕資金大,可引入民資,在保護修繕古建築的同時開發民宿,以古村落保護為契機,帶動村民致富。”現場會上,市旅游局、文廣新局、住建局等多個相關部門匯報了提案辦理的初步意見,就古建築修繕規劃設計、年度計劃落實、政策資金支持、下步如何啟動、旅游開發利用等方面進行了一一對接,並就古村落保護存在的問題提出了意見和建議。
“提案現場辦理的形式,為各職能部門提供了一個交流、協調的平台,通過座談討論來共謀良策,共同推進問題解決。”市政協相關負責人介紹,此次提案現場辦理會只是促進提案工作落實的一個開始,接下來,市政協還將通過多種方式,加強各方的協調協作,使提案辦理工作提質增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