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槎湖四橋
上午,記者來到戴家村,發現這兒大部分已經拆遷完畢,到處都是殘垣斷壁和廢墟瓦礫。這是一個很古老的村子,很多房子都有百年以上的歷史了。
戴家村中間有一條河,寬約十多米,將整個村子隔成兩半。記者沿河走去,看到每隔數百米的距離都有一座橋,依次橫臥在戴家河上,將整個村子連成一片。這些
橋看上去都有些年頭了,橋身是長長大大的石頭,橋面也是大石板鋪就,上面有一層水泥。其中第三個橋面上水泥開裂了,可以看出橋面上的石頭上刻了很多花紋。
在第四座橋身上,爬滿了爬山虎,橋頭有棵兩個人才能合抱的大樹,橋身上長滿了青苔,橋身上應該有一行字,但是因為歲月久遠,已經看不清了。這幾個小橋看上
去都十分別致,與河水、村莊交相輝映,別有一番韻味。
“這些橋都是建於1930年左右,橋是用來連接整個戴家村的通道,已被列為文物保護點。”向本報報料的戴先生擔憂地說,“現在村子的人也搬走了,房子也拆掉了,橋卻留了下來,不知道橋會不會被拆除?”
村裡人對古橋很有感情
戴家村位於古林鎮東村。戴家村人多姓戴。據《四明談助》記載,戴家戴氏家族第一世祖原籍河南谯國縣,後遷至浙江黃巖,南宋嘉定年間自南塘遷至鄞西桃源鄉槎湖(今古林鎮戴家村址),迄今已有800多年歷史。
戴家村一名老年村民告訴記者,這些古橋一共有五座,他們私下裡叫做槎湖一橋、槎湖二橋、槎湖四橋、槎湖五橋,本來還有三橋的,但是20多年前,因為村子裡通公交車,因三橋太小車子過不去,就把三橋給拆了,在原址又建了一座更大更寬的橋。搓湖三橋由文保部門移到了其他地方,重新保護了起來。戴家村的人對這幾座橋很有感情,因為這些橋是他們的先祖建的。
這名村民說的先祖叫戴永高,1887年出生於古林戴家村一農戶家,卒於1947年。有史料記載,戴永高老先生一生樂善好施,造福鄉裡,做了好多好事,這五座老橋就是其中之一。“當時為徹底改變戴家村南北隔河的交通狀況,他動員全村二十四房長,內外募捐,在河道上建造了五座鋼筋混凝土橋梁。”村民們說。
我市知名橋梁文保專家朱永寧老先生告訴記者,戴家村的老橋很有特色,在寧波也不多了,特別是一條河上,有五座這樣的橋,再和橋的背景聯系起來,更有人文價值了。
這些古橋將進行異地遷建
這4座古橋將何去何從呢?昨天下午,記者與古林鎮政府相關工作人員取得了聯系,據他介紹,戴家村列入寧波栎社機場的擴大工程區域,被整體拆遷,現在拆遷工作已經接近尾聲。村裡的古橋是文物,他們在拆遷的時候就采取了保護措施,以免損壞古橋。戴家村還有一個宗祠,建於明代,也是文物,他們也給保護了起來。
經過專家的論證,決定將這些文物遷移異地保護,目前相關方案還在論證之中。鄞州區文物管理委員會辦公室主任謝國旗證實了這種說法,他告訴記者,戴家村這幾座建於民國時期的老橋與其他古橋不同,其他橋都是石頭結構的,但這些橋卻是石頭與水泥結構,不但反映其地域歷史價值,也是近代和現代橋梁藝術的承前啟後之作,所以文物價值很高。戴家村的古橋和宗祠已經列入鄞州區的保護計劃,初步打算把橋和宗祠原汁原味遷移到附近的幾個村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