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三古建築 >> 古代建築資料 >> 古代建築 >> 嚴禁異地遷建古建築才能留住“文脈”

嚴禁異地遷建古建築才能留住“文脈”

日期:2016/12/14 12:01:39      編輯:古代建築
    住房和城鄉建設部、國土資源部和公安部聯合下發《關於堅決制止異地遷建傳統建築和依法打擊盜賣構件行為的緊急通知》,明確堅決制止和打擊傳統古建築被異地遷建、盜賣等行為,並將在全國啟動專項督察。

    古建築“搬遷”這幾年已經幾度成為社會焦點。古建築如果離開特殊的地域環境,缺少特定的歷史文化氛圍,割斷了其一以貫之的歷史文脈,即使每一塊磚每一根梁都保留了下來,也是對其歷史文化價值的一種破壞。可以說,在一棟棟寫滿了歷史的古建築或轟然倒下或遷往異地的背後,折射出傳統文化急功近利的政績之殇。因此,破壞古建築和遷建古建築,無疑是在抹去一個地方的記憶和文脈,值得我們每一個社會個體深思。

    文明的內在生命力,在很大程度上取決於歷史文脈的延續和發展。古建築的傷痛,是中華民族的文明之殇,相關部門必須“守土有責”。雖然當前我國鄉村古建築流失的問題已到了十分嚴重的地步,但“亡羊補牢,猶未為晚”,此次三部門將聯合開展打擊和制止認定傳統建築異地搬遷和盜賣等行為的專項督察,為傳統古建築的保護帶來了福音,有助於在城鎮化過程中“留住鄉愁”,留住“文脈”。

    當然,嚴禁異地遷建古建築,不讓任何古建築背井離鄉,不僅需要相關部門嚴厲打擊,還需要上升到國家法律法規層面。因此,必須盡快出台或細化古建文物保護的法律法規,明確古建文物保護的層級責任,建立古建文物保護問責機制,以此倒逼相關部門提高對古建文物保護的認識和重視程度,防止任性地拆掉古建築的行為,從而留住傳統文化的“文脈”。
  1. 上一頁:
  2. 下一頁: